
環保“費改稅”提速 或為實體經濟卸下負擔
發布時間: 2016-12-16 09:44 查看: 2587次
近日,多位企業家公開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太難、投資成本高,“野蠻人”敲門,部分市場資金通過資本運作擾亂實體經濟的信心。哇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稅費比較高、利潤率很低,導致一些企業生存不下去,很多人不愿意干實體經濟。在降低稅費改革的方面,就他個人的感受來說,今年的費跟去年的費相比沒有任何下降。而且有的費還增加了,特別是環保費增加太多。
?
提到“環保費”,就不得不說一說目前正在風口浪尖的“環保稅”。
?
8月29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環境保護稅法(草案)》第一次提請審議。12月19~25日,草案將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環保稅法的出臺,將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領域“費改稅”以立法形式確認固化,是重大進展。而“費改稅”之外,征稅范圍、稅率成為稅制設計中最受關注的內容。
?
由排污收費改為征收環保稅,環境保護稅的征收范圍、稅率、征收管理體制等,既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又關系能否更好地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為社會所廣泛關注。
?
根據草案,環保稅的征收對象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類。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11200元。
?
草案規定了5項免稅情形,一是為支持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鑒于規模化養殖對農村環境威脅較大,未將其列入免稅范圍;二是考慮到現行稅制中已有車船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稅種對機動車的生產和使用進行調節,其中車船稅和消費稅按排量征稅,對促進節能減排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當前推進結構性減稅的大環境下,不宜再進一步增加使用成本,因此,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三是對依法設立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向環境達標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對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場所不予免稅;四是對納稅人符合標準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五是國務院批準免稅的其他情形。
?
“作為一種懲罰性稅種,環保稅對百姓生活影響不大,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多排放多納稅,少排放少納稅,是征稅主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譚云明表示, 無論標準如何制定,排放多就納稅多是肯定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起草環境保護稅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為了增加稅收,而是為了建立一個良性機制,鼓勵企業少排放污染物,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
具體而言,環保稅開征后對兩類企業影響可能比較大:一是原來繳納排污費不規范的企業,今后強制干預力度將會加大;二是污染物容易計量的行業,像造紙、化工行業,今后的壓力會比較大。此外,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煤化工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開征環保稅后,也會受到影響。
?
此前,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針對排放污染物超標企業的稅收標準將倍增,并列出重點監控的納稅人,如火電、鋼鐵、水泥、煤炭等重污染企業。但相關條款在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中被刪除了。這或許與強調“稅負平移”的立法原則有關,不給企業增加負擔。
?
“制定《環境保護稅法》將有利于促進形成治污減排的內在約束機制。”譚云明教授表示,今年及明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出臺環保稅法,可以促使企業主動追求節能減排,加速環保投資,即通過環境保護稅收調整產業結構,加速產業優勝劣汰,淘汰落后產能與僵尸企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
12月5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開征環境保護稅。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范疇。如果此次征稅能促使更多企業提高自身的清潔生產能力,并將其視為產業升級的動力,將會讓企業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而不只是一種負擔。
?
不得不說,征稅不是根本,且從長遠來看存在諸多弊端。長久治理環境除了立法以外還需從源頭入手,切斷經濟利益鏈條,斷高污染工業生存根本。同時應以靠疏不靠堵的正確法規引導污染企業投資環保設施,在框架內對其用于環保資金與政策給予適當放寬,讓企業能自己樹立環境意識從而緩解環境壓力。
?
提到“環保費”,就不得不說一說目前正在風口浪尖的“環保稅”。
?
8月29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環境保護稅法(草案)》第一次提請審議。12月19~25日,草案將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環保稅法的出臺,將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領域“費改稅”以立法形式確認固化,是重大進展。而“費改稅”之外,征稅范圍、稅率成為稅制設計中最受關注的內容。
?
由排污收費改為征收環保稅,環境保護稅的征收范圍、稅率、征收管理體制等,既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又關系能否更好地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為社會所廣泛關注。
?
根據草案,環保稅的征收對象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類。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11200元。
?
草案規定了5項免稅情形,一是為支持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鑒于規模化養殖對農村環境威脅較大,未將其列入免稅范圍;二是考慮到現行稅制中已有車船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稅種對機動車的生產和使用進行調節,其中車船稅和消費稅按排量征稅,對促進節能減排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當前推進結構性減稅的大環境下,不宜再進一步增加使用成本,因此,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三是對依法設立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向環境達標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對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場所不予免稅;四是對納稅人符合標準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五是國務院批準免稅的其他情形。
?
“作為一種懲罰性稅種,環保稅對百姓生活影響不大,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多排放多納稅,少排放少納稅,是征稅主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譚云明表示, 無論標準如何制定,排放多就納稅多是肯定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起草環境保護稅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為了增加稅收,而是為了建立一個良性機制,鼓勵企業少排放污染物,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
具體而言,環保稅開征后對兩類企業影響可能比較大:一是原來繳納排污費不規范的企業,今后強制干預力度將會加大;二是污染物容易計量的行業,像造紙、化工行業,今后的壓力會比較大。此外,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煤化工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開征環保稅后,也會受到影響。
?
此前,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針對排放污染物超標企業的稅收標準將倍增,并列出重點監控的納稅人,如火電、鋼鐵、水泥、煤炭等重污染企業。但相關條款在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中被刪除了。這或許與強調“稅負平移”的立法原則有關,不給企業增加負擔。
?
“制定《環境保護稅法》將有利于促進形成治污減排的內在約束機制。”譚云明教授表示,今年及明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出臺環保稅法,可以促使企業主動追求節能減排,加速環保投資,即通過環境保護稅收調整產業結構,加速產業優勝劣汰,淘汰落后產能與僵尸企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
12月5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開征環境保護稅。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范疇。如果此次征稅能促使更多企業提高自身的清潔生產能力,并將其視為產業升級的動力,將會讓企業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而不只是一種負擔。
?
不得不說,征稅不是根本,且從長遠來看存在諸多弊端。長久治理環境除了立法以外還需從源頭入手,切斷經濟利益鏈條,斷高污染工業生存根本。同時應以靠疏不靠堵的正確法規引導污染企業投資環保設施,在框架內對其用于環保資金與政策給予適當放寬,讓企業能自己樹立環境意識從而緩解環境壓力。
>> 相關內容
- 環保稅首次申報4月開始,申報操作誤區要規避 (點擊:9336 次)
- 工信部組織11省市開展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大排查行動 (點擊:5342 次)
- 環保稅如何申報?稅務總局發布《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 (點擊:5967 次)
- 重磅 | 環保部發文:14個行業有這些變動的需重新報批環... (點擊:6137 次)
- 環保部發布《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附全文、答... (點擊:4424 次)
- 《環保稅法》出臺歷經十年 意義何在? (點擊:11463 次)
- 《“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印發 (點擊:7504 次)
- 政策速遞:《“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發布 (點擊:4097 次)
- 環保部部署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 要求八大行... (點擊:4241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