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堆存近50億噸,是全國產生工業固廢的第一大省。2014年,河北工業固廢產生量4.19億噸(比2013年的4.3億噸減少1361萬噸)(見表9),品種主要為尾礦、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廢渣等。
(四)河北固體廢物情況
1 工業固體廢物
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堆存近50億噸,是全國產生工業固廢的第一大省。2014年,河北工業固廢產生量4.19億噸(比2013年的4.3億噸減少1361萬噸)(見表9),品種主要為尾礦、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廢渣等。
承德有尾礦利用企業80家,產值100億元,其中有1家尾礦列入工信部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基地。遷安、遵化、臨城等有5家尾礦列入省級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基地。全省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為22927萬噸,綜合利用量為18228萬噸,處置利用率為98.16%(見表9),主要產品有水泥磚、加氣塊、干混沙漿、榫卯磚、仿古瓦、仿木地板等。
表9:2010年至2014年河北工業固廢情況 單位:萬噸
2 危險廢物
(1)工業危險廢物。2014年河北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9萬噸。全省共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不含醫療廢物經營許可證)企業62家,核準經營類別37類,核準經營規模為100.37萬噸/年。2014年工業危廢處置量為19萬噸,綜合利用量為20萬噸,處置利用率100%。河北工業危廢產生行業,主要集中在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醫藥制造業、造紙業等4個行業。危廢產生量排前6位的依次是:廢酸、醫藥、染料和涂料、有機溶劑、廢礦物油、精蒸餾殘渣(見表10)。
表10:2010年至2014年河北省工業危廢情況 單位:萬噸
(2)醫療廢物。2014年,河北醫療廢物產生量22887.65噸。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醫療廢物處置企業13家。除張家口采用化學消毒處理方式,其他都采用焚燒處置方式。總核準經營規模為32225噸/年,2014年實際處置量22887.65噸,醫療廢物處置率達到100%(見表11)。
表11:2010年至2014年河北省醫療廢物情況 單位:噸
3 再生資源
(1)回收規模。2014年,河北省再生資源回收量2951萬噸(比2013年的2677.3萬噸增加了10.2%)。其中:廢鋼鐵1978.8萬噸;廢有色金屬76.9萬噸(廢銅34.1萬噸,廢鋁20.6萬噸,廢鉛11.9萬噸,其它廢金屬4.7萬噸);廢塑料309.1萬噸;廢紙139.2萬噸;廢玻璃68.4萬噸;廢橡膠17.5萬噸;廢木材362萬噸。
(2)回收體系建設情況。河北省共有再生資源回收企業5161家,回收網點15320個,從業人員42.7萬人。全省有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31家,2014年回收報廢汽車13.1萬輛。石家莊、張家口、承德三個城市是商務部確定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石家莊累計投入1億多元,建設了1350個綠色社區回收站(點),18個再生資源集散轉運市場,9個分揀處理中心,2個舊貨市場,1個綜合市場和1個再生資源信息調控服務中心,形成“社區回收站(點)--集散轉運中心—分揀處理中心—信息調控服務中心”的網絡體系。
(3)加工利用情況。河北省現有再生資源產業利用基地10個,分布在唐山、廊坊、保定、定州、石家莊、邢臺、邯鄲、魏縣等地,加工利用的主要品種有廢舊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舊家電、廢紙、報廢汽車等。年加工利用量1500萬噸,產值985億元。
4 城市生活垃圾
2014年,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清運量)1122.16萬噸。全省共建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132座,設計處理能力32251噸/天。其中,填埋場114座,焚燒廠8座,綜合處理場5座。生活垃圾轉運站3004座,市容環衛專用車輛8307輛。處理量1011.33萬噸,無害化處理量937.43萬噸,處置率90%,無害化處理率84%。
三、京津冀固廢處置利用存在的問題
從上文可見,京津冀在固體廢物管理、處置和利用等方面已開展不少工作,而且三地也開始進行危廢跨省轉移處置方面的一些合作。比如,2014年,經審查及征詢移入地環保部門意見,北京市分別批準3家和6家單位將廢酸、廢堿、廢印刷電路板、廢CRT錐玻璃等危險廢物轉移至天津、河北處置利用,轉移總量約1.89萬噸。在應急聯動機制方面,北京與天津、河北省級環保部門溝通協商,建立了京津冀地區危險廢物協同應急處置機制,分別在天津、河北各選定一家危險廢物處置企業作為應急處置單位,承擔應急處置任務。該機制為保障2008年奧運全、建國60周年大慶、APEC會議等重大活動期間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從總體看,京津冀在固體廢物管理、處置與利用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
1 政府統籌作用較弱,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
三地政府在固廢處理上,都立足于本地利益,各有自己的行政壁壘,沒有形成統一協調的規劃和布局。如北京對生活垃圾主要采用焚燒方式,處置設施多以焚燒廠為主,而河北對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方式,處置設施以填埋場為多。北京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固廢走在全國前例,河北這在方面起步較晚。三地需要對固廢的協同處置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固廢協同處置和利用的頂層設計不明晰,政府引導作用不強,主要依靠企業之間的趨利合作。但是,固廢處理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屬性,如果完全由市場驅動,難以推動有價元素較低的大宗固廢的最優處置和綜合利用。
2 多頭管理,政策不協調,標準不健全
固體廢物在不同的環節,由不同的部門行使管理權。廠礦產生的固廢,由工信部門管理,其中的危險廢物,劃歸環保部門管理;城市產生的固廢,由環衛部門管理,其中的廢品進入回收渠道,歸商務部門管理,再進入加工利用環節,歸發改部門管理;城市固廢中的園林廢棄物歸園林部門管理,廢電器歸環保部門管理,報廢汽車歸商務部門管理;工商部門管注冊,商務部門管備案,公安部門管安全,城管部門管回收網點。各部門多頭交叉管理,亂成一團,相關政策容易出現不協調甚至互相制肘的現象。比如商務部在這邊大力開展回收體系試點建設,財政部在那邊取消回收行業稅收扶持,全額征收17%增值稅,致使回收行業難以為繼。政府對固廢回收、處置項目的準入條件、投資補助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各不相同。固廢標準也不完善,相關標準化體系需要修訂健全。
3 三地行政壁壘妨礙協同處置
行政區劃限制了固廢的協同處置。如報廢汽車受制于行政區劃限制,不能跨區域流動,影響三地進行最優配置拆解加工資源。危險廢物的跨區域協同處置,需通過環保部門復雜的審批環節,危廢轉移聯單在轉出地和接受地環保部門之間報批確認周期長,手續繁雜,時效性差。
4 部分固廢處置能力不足
生活污水廠污泥、醫療廢物、垃圾焚燒飛灰等存在能力缺口,需要盡快新建、擴建處理設施。處置設施選址困難,居民對新建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存在“鄰避效應”,造成固體廢物處理設施選址落地困難。也有部分危廢處置企業存在收購成本過高、產能吃不飽的問題。
5 綜合利用產業模式還未形成
對固體廢物處置和循環利用的著眼點比較狹隘,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規模小。工業固廢地域稟賦差異大,給大規模應用增加了難度,低端產品量大價低,運輸距離短,高端產品物流成本相對低,運距遠,但消耗量小,從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多以中小型為主,規模效益低,大規模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的路子還沒有探明。
二是產品低端化。固廢綜合利用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建材產品,高端建材產品少,應用到工農業其它領域的高附加值產品更少。而且還存在高質低用現象,如冶金渣的高活性還遠沒有得到認識和應用。
三是處理模式落后。生活垃圾處理工藝選擇、處理方式不均衡,填埋處理場較多,焚燒處理廠較少。綜合處理技術路線尚不明確,設施建設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
四是技術水平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尚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尤其缺乏大規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帶動效應的重大技術和裝備,綜合利用的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不夠,技術支撐能力明顯不足,制約了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五是產業鏈條短。在區域內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收運體系、物流支撐、綜合利用、高值利用的產業鏈條,產業集聚效應差。
6 無序回收仍占主體
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遠沒有到位,規范化回收企業的回收量僅占回收總量的20%,無證照、無環保的流動小商販回收仍占主體,回收市場秩序有待規范。不規范回收的廢品,大部分流向環保不達標的小作坊、小企業進行拆解加工,資源利用率低,二次污染嚴重。而正規企業收不到貨源,普遍出現“吃不飽”現象。大量資源類危險廢物在利益驅動下,流進非法處理渠道。原因是正規許可證單位危險廢物處理成本較高,收購價格偏低,部分單位在利益驅動下,非法將廢礦物油、廢鉛酸蓄電池等資源類危險廢物賣給小商販。
- 推動煤電行業減污降碳,提高重點行業用煤效能,國家發... (點擊:1158 次)
- 力爭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7%,八部門印發《... (點擊:15038 次)
- 【政策】國家發改委:加快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點擊:31442 次)
- 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點擊:12260 次)
- 發改委: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 (點擊:13295 次)
- 2020年版《固廢法》新增二十個亮點 其中多條涉及工業固... (點擊:7311 次)
- 2019兩會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 (點擊:8692 次)
-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級?且看2018五大關鍵... (點擊:16062 次)
- 兩部委積極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 (點擊:16412 次)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