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漢城
從第一部分“前言”固體廢物的分類可以看出,固體廢物種類繁多,其中城市垃圾、污泥、園林廢棄物,有價元素少,循環利用價值較低,或者體積蓬松不能長途運輸,不宜跨區域協同處置。因此,本章節著重針對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來探討構建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在政策措施中,也會涉及到危險廢物協同處置的政策建議。
(一)構建京津冀固廢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
從第一部分“前言”固體廢物的分類可以看出,固體廢物種類繁多,其中城市垃圾、污泥、園林廢棄物,有價元素少,循環利用價值較低,或者體積蓬松不能長途運輸,不宜跨區域協同處置。因此,本章節著重針對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來探討構建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在政策措施中,也會涉及到危險廢物協同處置的政策建議。
1、戰略意義
固體廢物的處置和利用,關系環境保護和國家資源戰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涉及生態環保和產業轉移兩個重點領域。構建京津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是改善京津冀生態環境、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路徑。它對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進城市分工協作、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加快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協同發展、提升河北循環經濟產業水平、消除“環首都貧困帶”等,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發展思路
充分發揮北京、天津市場技術優勢和河北資源優勢,整合京津冀技術、人才、市場等資源。以大宗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利用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現有的示范基地、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機制政策創新為保障,促進固廢由“低效、分散利用”向“高效、規模利用”轉變,推進京津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向規模化、高值化、集約化發展。要把綜合利用固體廢物促進工業發展的傳統思維,轉變為既提升區域循環經濟產業水平、又控制區域污染總量的重要抓手,發揮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對保障資源安全和防治環境污染的雙重作用,全面提升京津冀綠色發展水平,推動生態環保和產業轉移兩大重點領域的突破。
3、產業體系
京津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要具有規模化、集約化、高值化、無害化的特征。首先,這個產業體系要有一個科學的產業空間布局,圍繞北京周邊以及在大宗固廢集中的地區,建立一批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產業基地。第二,要建立京津冀三地一體的規范化回收網絡,完善城市固廢和工業固廢收運體系,實現廢舊資源的大規模聚集。第三,要銜接回收、初選、分揀、加工再生、高值化利用以及無害化處理各個產業環節,打造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鏈條。第四,三地在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有一個協作機制,在固廢處置和利用上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第五,要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和信息平臺,支撐產業體系技術水平的提升。第六,要有一個物流支撐系統,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4、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協同發展
(1)利用尾礦和廢石代替天然砂石。在河北承德、唐山、張家口尾礦集中的地區,建設和改造一批大型廢石和尾礦提取有價組分、生產優質砂石料示范項目,建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生產高強結構材料、大型板材、微晶玻璃、陶粒、耐火材料、泡沫保溫板、石膏制品等,形成針對北京、天津的綠色環保建材供應基地,促進混凝土、砂漿產業綠色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跨區域深度調整。大力推進多品種工業固體廢物協同利用,攻克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2)協同利用鋼渣、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脫硫石膏。推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與河北對接合作,在邢臺、滄州、邯鄲、唐山、承德等地,建設一批鋼渣、礦渣、粉煤灰、脫硫石膏協同利用,生產高性能膠凝材料和節能建筑產品。
(3)多元化綜合利用尾礦、冶金煙塵等固體廢物。在唐山、邯鄲等尾礦堆存集中地區建設一批尾礦多元素回收整體利用項目,以及新型鋼鐵冶金煙塵利用及多元化回收示范項目,推進尾礦高值、高效利用,探索尾礦綜合利用新途徑、新模式,實現鋼鐵煙塵綜合利用專業化、規模化和高值化。
(4)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工程。進一步發揮水泥窯協同處置產業廢棄物的能力,以金隅集團、冀東水泥等骨干企業為依托,加強協同處置技術、裝備和工業固廢替代水泥原料的研究,提高水泥窯對工業固廢的消納能力。
5、推動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協同發展
(1)建立三地一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打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行政區劃壁壘,借助“互聯網+”大潮,建立新型回收交易平臺、智能回收新模式和逆向物流回收網絡,形成扁平化、高效率、信息化的京津冀三地一體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促進廢舊資源按市場化配置原則向加工基地集中,實現再生資源的規模化聚集。
(2)完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空間布局。圍繞北京周邊,建設一批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要充分利用天津、河北現有的產業園區(見表12),加以改造提升,依托基地區位優勢和資源聚集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園區支撐平臺,建設無害化環保處理設施,形成技術優勢和產業特色,吸納外面企業入園,實現產業聚集效應。
6、推動北京產業有序轉移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北京產業向周邊轉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中之重。北京適合轉移出去的產業主要是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再生資源的深度加工,以及危險廢物跨區域轉移處置。重點品種是報廢汽車拆解、廢家電拆解深度加工、廢塑料深加工、廢金屬分揀加工、廠礦廢棄物綜合利用、鉛酸電池、線路板的轉運處置。北京在產業轉移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天津、河北現有的產業園區(見表12),根據園區產業特點進行項目對接。要采取多種方式,推進北京市和河北省產業轉移承接中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7、科技創新平臺
京津冀固廢處置利用產業體系,必須以科技創新作為驅動力。聯合行業骨干企業、行業協會、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推進政、產、學、研有機融合協作,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利用技術創新平臺。創新戰略聯盟和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要以打造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鏈為著力點,加快推動支撐區域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加強先進適用技術工藝裝備開發和推廣,解決制約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瓶頸,提高高端產品比例和產業競爭力。
8、信息平臺
建立京津冀資源循環利用信息平臺,包括:培育涵蓋原材料、產品、服務等的電子交易市場;建立大宗固廢產生、堆存狀況、綜合利用、終端產品、消費市場的信息庫;搭建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產品展示的服務平臺,加強數據監測分析,發布年度報告,逐步實現信息發布制度化。
9、物流體系支撐
部分固廢有運輸半徑的制約,如建筑垃圾、報廢汽車等固體廢棄物體積大、重量大、形狀不規則,在選址處置點時需優先考慮運輸半徑,餐廚垃圾、污泥等含水固體廢棄物在運輸中存在遺撒等問題。因此,京津冀固體廢物的處置利用,物流體系的支撐尤為重要。要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實現物流的高效、快捷和低成本。
(二)配套政策和措施
1、建立省部級聯席協調機制
建立京津冀固廢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省部級聯席協調機制(或省部級領導小組),改變現行政府對固體廢物多頭交叉管理、政出多門、互相抵消的混亂狀況,逐步破除限制跨區域綜合利用的體制機制障礙。成立京津冀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加大對區域循環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
2、完善法律法規,統一標準體系
健全固體廢物、再生資源法律法規,出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法》,做到有法可依,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同時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強固廢分類、回收目錄、產品分類、分揀加工作業、運輸儲存、回收污染控制技術等基礎類和通用類標準的制、修訂。建立京津冀統一的固廢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行業標準體系,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統一的行業管理政策,清理不利于三地一體化發展的屏障。
3、加大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資源綜合利用領域
加強中央財政對京津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的支持,研究制定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區域一體化運輸優惠政策。對于固廢處置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好技術、好項目,應該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進一步開放,應鼓勵民間資本、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固廢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促進京津冀地區固廢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4、實行生態補償機制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實行橫向生態補償,進行跨區域資源統籌安排。北京擁有諸多政策資源和技術資源,在把低附加值固體廢物轉移到河北綜合處理的同時,應有一個跨區域共建共享機制,把相應的支持資金和技術等要素一并轉移到河北。只有進行生態補償,河北的產業承接才有支撐,有利于京津冀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做大做強。
5、建立產生者責任延伸制
要參照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做法,在國內推行廢棄物生產者責任制。對各種包裝物、電池等消費品,實行押金制;對大宗工業固廢,實行生產者付費制,即產生廢棄物的單位,除負責運費外,還要付一定的成本給處置企業,保證處置企業生產的再生品,成本低于原生資源制品。
6、推進“兩網合一”
在城市固體廢物收運方面,改革廢品回收前端運行體系,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收運分類合并運行,全面提高前端資源回收效率。可以采取先行先試辦法,在有條件的地區,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納入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取得經驗,再加以推廣。
7、建立報廢汽車統一大市場
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和資源化利用以及再制造,三地要打破行政區域分割,統一規劃,統籌協調布點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建立三地報廢汽車統一大市場,促進報廢汽車資源在京津冀區域內按市場規律自由流動。
8、改革危廢跨區處置聯單制
對于危險廢物轉移和處置,三地要統一規劃、科學布點危險廢物處理企業和處置場所,改變以往危險廢物的轉移和處置受行政區域限制,轉出地有主動性、積極性,轉入地無主動性、積極性的現象。要改革危廢運輸聯單審批機制,縮短危廢聯單審批時間,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危廢轉移運輸效率。
9、人才培養
以高校、科研院所為基地,實施人才聯合培養工程,拓展人才隊伍建設渠道,建立人才信息資源庫,積極推進人才資源信息互動和引進交流,構建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人才培養新模式。充分利用國家現有千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培育選拔渠道,培養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域高端人才。
10、政府綠色采購扶持
政府應推行綠色采購政策,對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材料、制品,應優先采購,或制定一些強制措施推廣使用再生產品,為固體廢物處置企業提供一定的市場空間,為全社會循環化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應。
- 推動煤電行業減污降碳,提高重點行業用煤效能,國家發... (點擊:1158 次)
- 力爭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7%,八部門印發《... (點擊:15038 次)
- 【政策】國家發改委:加快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點擊:31442 次)
- 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點擊:12260 次)
- 發改委: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 (點擊:13295 次)
- 2020年版《固廢法》新增二十個亮點 其中多條涉及工業固... (點擊:7311 次)
- 2019兩會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 (點擊:8692 次)
-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級?且看2018五大關鍵... (點擊:16062 次)
- 兩部委積極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 (點擊:16412 次)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