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磚燒得山窮水盡
發布時間: 2005-03-23 00:00 查看: 2587次
新型墻體材料因此更現廣闊市場
近日,本報接到群眾報料:惠州市博羅縣境內有磚廠違規取泥,造成大量土地永久性破壞!1月12日,本報記者專程前往博羅縣調查發現:國家明令禁止生產的粘土實心磚在農村仍然完全霸占市場,眾多磚廠違規制磚,牟取暴利。
記者王昊實習生丁燦報道
博羅縣湖鎮是珠江三角洲中的一片沃野,這里的粘土層深,平均畝產糧食600公斤。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鎮轄區內陸續辦起了6家總年產量達3500萬塊以上的實心粘土磚(俗稱紅磚)的企業。在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空中百米高的煙囪林立,股股黑煙彌漫,地上數米深的巨坑密布,片片良田一片狼藉。
市場難讓紅磚出局
紅磚在廣東農村地區仍然擁有廣闊的市場。近年來,珠三角富裕起來的農村對于建房的需求十分旺盛,建一層30平方米左右的樓房需要一萬多塊紅磚,而一般居民樓都要蓋四層以上,因此紅磚的需求量很大。在粵北貧窮的農村地區,用紅磚建新房還是富裕起來的農民向鄉鄰“炫耀”擺脫泥磚房的標志。
資料顯示:目前在大中城市使用的新型墻材大部分是進口材料,或引入的生產線,致使成本較高,新墻材的市場價格較貴達到80元/平方米,而紅磚50~70元/平方米的價格仍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眾所周知,紅磚原材料是可耕作土壤,而越是肥沃的土地,其粘結性越好,就越是粘土磚生產企業競相追逐的取土點。
但挖取粘土就是要對土地進行掠奪性破壞。目前全國有磚瓦企業12萬個,占地600多萬畝,每年燒制6000多億塊標磚,取土14.3億立方米,相當于毀壞土地120萬畝。
從1992年國家提出逐步禁用實心粘土磚(紅磚)后,原本建在城市邊緣的大量磚廠頓覺需要“產業轉移”。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的磚廠逐步向農村地區轉移。據統計,博羅縣內僅湖鎮一處即有磚廠6個,共占用土地1000余畝,其中多半是水田。聽村民講,這些磚廠都是1993至1995年期間從東莞等地過來的。
良田變巨坑
博羅縣湖鎮鎮水南村小組與福建商人陳紹生在1993年6月簽訂合作合同,陳紹生承包該村200畝土地開辦磚廠。據村民介紹,陳紹生對于磚廠的選址要求很高,將該村最靠近公路的大塘前、高田(土名)的200畝水田,及相鄰的墟上村水田80畝承包取泥。據介紹,水南村被承包的200畝地包括一級水田170畝,二級水田30畝。
在水田村與陳紹生簽訂的合同規定,從水田中挖走泥土后,應該將其改造成3個10-20畝的魚塘,每個魚塘深度為1.5米左右。村民們當時考慮的是,雖然取走了泥,但村里還可以有規劃地發展養魚副業。
由于缺乏有效監管,磚廠在水田里瘋狂地取走大量優質的粘泥。到了2002年,留給水田村的竟然是4個總面積近70畝的大坑!據現場觀察,大坑深達15米,被地下水覆蓋。而根據博羅縣的海拔高度計算,這里最多只能承受2-4米的深度。泥挖走了,這70畝農田也宣告“壽終正寢”,有專家經過考察后得出了“永久性破壞”的結論。
被毀壞的還不僅僅是這70余畝的土地。據村民介紹,由于挖得過深,周邊地下水都流向了大坑,方圓數十畝的水田水源被切斷,竟然都成了旱地!原來畝產600公斤以上的水田現在畝產不到400公斤。
博羅縣現在已是到處冒煙。在燒磚過程中,能源消耗也很高,需要大量的煤炭,還會排出多種有毒廢氣。記者發現,博羅的磚廠多數建在路邊的農田之間,幾十米高的煙囪聳立在公路旁,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據村民介紹,當地種植的水稻、香蕉、魚塘、花生、黃豆等作物都受到了影響,產量急劇下降。
磚廠就地取泥,日夜開足馬力生產,每天能生產紅磚10萬塊,“拉出去的磚每天都有幾十車”。扣除水、電、人工、稅等生產成本,按市場價每塊0.25元計算,純利高達每塊0.06元。算下來,磚廠老板們一個月凈賺18萬,年純收入在200萬元以上,而交給村集體的地租僅為每年3萬-5萬元。水田村扣除全部土地的糧食征購任務和農業稅后,從磚廠那里獲得的純收入僅為1萬多元。
沒采礦證還敢取泥
記者在陳紹生出示的采礦證上注意到,本為一級水田的沙田壟(土名)竟填寫為旱地,以此欺騙國土部門。據當地律師介紹,該縣國土部門在審批采礦時,從未進行實地檢查,這也給磚廠主違規采泥提供了機會。更令人震驚的是,陳紹生在采礦證于2002年底到期后,在未經國土部門批準的情況下,繼續采泥長達8個月之久!
廣信律師事務所王曉華律師認為,陳紹生在承包土地后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即在農用地上設廠,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1998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這一規定,這樣的磚廠早應依法取締。
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王曉華在近日對水南村實地調查后,深感這種肆意破壞土地資源的現象必須遏制。他對記者表示,將會對廣東省境內仍然存在的磚廠違規挖泥現象進行調查,必要時將聯系一些政協委員共同就此問題向政協提案,反映這種隱藏于農村地區的現象。
“禁實”帶來新商機
記者從廣東省建設廳了解到,目前廣東省內除深圳和廣州在城市建設上完全控制使用紅磚外,其他城市仍然有大量使用紅磚的現象。這就給磚廠留下了生存空間。建設廳方面強調,目前控制紅磚生產的辦法主要還是在使用上。由于城市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市場,“把城市卡住了,農村的磚廠就會自然減少”。
行家介紹,實心粘土磚制作技術簡單,生產成本低,在價格上與新型墻體材料競爭具有絕對優勢。就新材料本身來講,粉煤灰、稻草板、木屑等原料所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也有一定質量問題,相比紅磚,在潮濕條件下容易開裂。
據了解,國家對“禁實”已有明確要求:到2005年,全國新型墻體材料產量要達到3000億塊,淘汰實心粘土磚生產企業2萬家,減少產量600億塊,實心粘土磚總量控制在4500億塊/年以內,借助政府的強制“禁實”,新型墻體材料市場正顯現出廣闊的市場潛力。
廣東“封殺”紅磚力度漸強
1992年:國務院批轉有關部門“關于加快墻體材料革新”的通知,提出逐步淘汰粘土實心紅磚。
2000年:6月,全國170個要求限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的城市公布,廣東省34個城市赫然在列。
6月,廣州在全國率先對紅磚說“不”,《關于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的通告》規定,2002年底前轄區內全面禁止使用、生產、經營紅磚。
6月,東莞市政府開始用兩年時間對全市254間磚廠分期分批關閉。
2001年:廣州市市區的68家紅磚廠全部關閉,新墻材應用比例已經達到90%以上。
2002年:廣東省建設廳陳平總工明確提出,2002年要關停占用耕地、毀田、污染“三高”農業區的紅磚企業,2003年底前要基本淘汰紅磚生產企業。
2003年:5月,《中山市墻體材料革新管理規定》出臺,112家實心粘土磚廠將在2年內逐步關閉8月,順德區域內57家粘土磚廠全部關門。
8月,佛山南海區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對羅村鎮9間無證磚廠進行強制性封存。
10月8日,副省長許德立下達“死命令”:珠三角的城市實現“禁實”目標最后期限為2005年底。
10月9日,深圳傳來消息,全面封殺紅磚,關閉所有紅磚廠。
>> 相關內容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 (點擊:1040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962 次)
- 開局即沖刺!黃金展位爭奪白熱化 CTEF2025上海化工裝備... (點擊:877 次)
- 換熱器巨頭領銜亮相, CTEF上海化工展11月19-21日舉辦... (點擊:1037 次)
- 2025 第二屆中國(遼寧大連)國際石油和化工展覽會邀 ... (點擊:2541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758 次)
- 2025東北(長春)第十九屆建筑節能、 新型墻材展及設備... (點擊:5868 次)
- 2024河北礦山安全技術與裝備 暨第二屆煤礦先進適用智能... (點擊:5592 次)
- 深圳環博會“專精特新專區” 重磅來襲! (點擊:13243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