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廢物循環利用概況(摘要)
發布時間: 2005-03-23 00:00 查看: 2031次
廢物的循環再利用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項長遠的戰略方針和一項重大的技術經濟政策。在中國,"廢物的循環再利用"一般稱為"資源綜合利用",主要指:1.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2.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余熱、余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3.對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舊物資進行回收和再生利用。按照國外的說法,前兩項可稱為產業廢棄物,后一項稱為一般廢棄物。
一、中國廢物循環利用的現狀
1.中國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
"九五"期間,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值達1247億元,利潤292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6.4%。在工業廢渣排放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率由1995年的43%提高到1999年的51.7%,利用量達到3.55億噸,其中,煤矸石綜合利用量由1995年的3800萬噸增加到1999年的4500萬噸,利用率由36%上升到41%;粉煤灰綜合利用量由1995年的5188萬噸增加到1999年的7000萬噸,利用率由43%上升到58%。近10年來,全國公用火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量累計達2.5億噸,相當于節約土地4萬畝,節約灰場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30億元人民幣。在墻體材料革新方面,2000年新型墻體磚產量達2100億塊,占墻體材料磚總量的28%,實心粘土磚由1995年的6300億塊減少到2000年的5400億塊,累計節能6000萬噸標準煤,利用廢渣2億噸,節約土地近40萬畝。
2.一般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目前,中國的鋼和有色金屬等產品1/3以上的原料來自再生資源。全國已有各類廢舊物資回收企業5000多家,回收網點16萬個,回收加工廠3000多個,從業人員140多萬人;廢舊車船和機械設備拆解能力近千萬噸。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回收、加工能力和加工質量均大大提高。2000年,全國五大類廢舊物資的年回收量分別為:廢鋼鐵3500多萬噸,回收率為88%;廢有色金屬175萬噸,回收率為80%廢塑料300-400萬噸,回收率為15~20%;廢橡膠40多萬噸(不含廢輪胎),回收率為47%;皮紙漿1200萬噸,占國內紙漿總產量的41%;利用廢紙1500萬噸(含進口370萬噸),回收率為3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般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越來越受到重視。2001年6月國家頒布實施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第307號令),廢家電、廢橡膠、廢輪胎、再生資源(一般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管理法規也在制定之中。
3.廢物循環再利用在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理念指導下,正在向更深、更廣的頓城推進。廢物循環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的重要途徑。今年1月1日實施的(清潔生產促進法),提出了要從生產和生活的源頭控制廢物的產生,實行減量化,并大力促進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生態工業園是企業間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一種組織形式,在中國也日益得到重視。如廣西貴港糖業有限公司綜合利用生態工業園,已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4.促進廢舊循環利用的管理和政策體系初步形成。這是-套自上而下的廢物循壞利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和以減免稅收、鼓勵投資、扶持運行等鼓勵政策為主、限制政策為輔的政策體系。
5.廢物循環利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僅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就達100多種。綜合利用廢棄物的大摻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技術開發、應用與推廣取得顯著成績。
二、中國鼓勵廢物循環利用的經濟政策
為調動企業開展廢物循環利用的積極性,10多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廢物循環利用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廢物循環利用的發展。特別是1996年,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對廢物循環利用的內涵、開展廢物循環利用應遵循的方針、原則、政策,措施等作了明確規定,起到了非常積極、明顯的效果。這是新時期指導我國廢物循環利用的綱領性文件。
鼓勵性政策:
1.廢物循環再利用一直列入《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之中,鼓勵其發展;
2.國家對利用廢物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減免稅收優惠:
--對獨立核算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減免所得稅;
--對部分利用廢物生產的產品減免增值稅;
--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免征增值稅。
3.國家鼓勵和扶持利用余熱、余壓、城市拉圾和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燃料生產電力和熱力,并在上網、電價、調蜂等方面給予優惠。
限制性政策:
1.凡具備綜合利用條件的項目,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均應有資源綜合利用內容,無此內容者,不予審批。
2.對未經加工或廢棄堆有的工業固體廢物,提供可利用廢物的企業不得向利用廢物的企業收取費用,對經過加工的工業固體廢物提供給可利用廢物的企業可根據加工成本和質量,按照利用廢物的企業利益大于提供可利用廢物的企業利益的原則,向利用企業收取一定的費用。
3.在距粉煤灰、煤矸石堆存場20公里范圍內,不準新建、擴建實心粘土磚廠。已建實心粘土磚廠的企業,必須摻用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煤矸石。筑路、筑壩、筑港工程,必須摻用一定比例的粉煤灰。
4.在鐵路、礦區、油田、港口、機場、施工工地、軍事禁區和金屬冶煉加工企業附近,均不得設點收購廢舊金屬。禁止個體經營者從事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和加工業務。
5.嚴禁將報廢汽車和明令淘汰的機電設備轉移到農村和鄉鎮企業使用。
三、中國廢物循環再利用的前景展望
中國廢物循環再利用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遠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產業廢棄物利用量與產生量相比,差距比較大,每年仍有上億噸的工業固體廢物因沒有妥善利用而堆積,成為環境污染的隱患。工業生產上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大、污染重;采主棄副,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甚至掠奪式開采、嚴重浪費和破壞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一般廢棄物回收利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即"有利就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規范有序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由于我國廢舊物資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運輸費用高,銷售價格低,致使部分品種回收量減少,與實際生成量相差較大,資源流失嚴重。據測算,目前我國可以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00-350億元。每年約有300-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和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廢橡膠、廢輪胎沒有回收利用。
中國共產黨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我國的廢物循環再利用事業創造極好的發展機遇。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通過節能降耗和綜合利用,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清潔生產,促進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全面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在人民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同時,也要極大提高人民群眾的資源環境意識。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法律法規建設,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政策體系,堅決推行清潔生產,提高廢物的循環再利用率,學習和借鑒經濟發達國家在促進廢物循環利用的成功經驗,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翟青
(原國家經貿委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司副司長)
一、中國廢物循環利用的現狀
1.中國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
"九五"期間,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值達1247億元,利潤292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6.4%。在工業廢渣排放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率由1995年的43%提高到1999年的51.7%,利用量達到3.55億噸,其中,煤矸石綜合利用量由1995年的3800萬噸增加到1999年的4500萬噸,利用率由36%上升到41%;粉煤灰綜合利用量由1995年的5188萬噸增加到1999年的7000萬噸,利用率由43%上升到58%。近10年來,全國公用火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量累計達2.5億噸,相當于節約土地4萬畝,節約灰場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30億元人民幣。在墻體材料革新方面,2000年新型墻體磚產量達2100億塊,占墻體材料磚總量的28%,實心粘土磚由1995年的6300億塊減少到2000年的5400億塊,累計節能6000萬噸標準煤,利用廢渣2億噸,節約土地近40萬畝。
2.一般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目前,中國的鋼和有色金屬等產品1/3以上的原料來自再生資源。全國已有各類廢舊物資回收企業5000多家,回收網點16萬個,回收加工廠3000多個,從業人員140多萬人;廢舊車船和機械設備拆解能力近千萬噸。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回收、加工能力和加工質量均大大提高。2000年,全國五大類廢舊物資的年回收量分別為:廢鋼鐵3500多萬噸,回收率為88%;廢有色金屬175萬噸,回收率為80%廢塑料300-400萬噸,回收率為15~20%;廢橡膠40多萬噸(不含廢輪胎),回收率為47%;皮紙漿1200萬噸,占國內紙漿總產量的41%;利用廢紙1500萬噸(含進口370萬噸),回收率為3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般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越來越受到重視。2001年6月國家頒布實施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第307號令),廢家電、廢橡膠、廢輪胎、再生資源(一般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管理法規也在制定之中。
3.廢物循環再利用在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理念指導下,正在向更深、更廣的頓城推進。廢物循環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的重要途徑。今年1月1日實施的(清潔生產促進法),提出了要從生產和生活的源頭控制廢物的產生,實行減量化,并大力促進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生態工業園是企業間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一種組織形式,在中國也日益得到重視。如廣西貴港糖業有限公司綜合利用生態工業園,已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4.促進廢舊循環利用的管理和政策體系初步形成。這是-套自上而下的廢物循壞利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和以減免稅收、鼓勵投資、扶持運行等鼓勵政策為主、限制政策為輔的政策體系。
5.廢物循環利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僅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就達100多種。綜合利用廢棄物的大摻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技術開發、應用與推廣取得顯著成績。
二、中國鼓勵廢物循環利用的經濟政策
為調動企業開展廢物循環利用的積極性,10多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廢物循環利用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廢物循環利用的發展。特別是1996年,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對廢物循環利用的內涵、開展廢物循環利用應遵循的方針、原則、政策,措施等作了明確規定,起到了非常積極、明顯的效果。這是新時期指導我國廢物循環利用的綱領性文件。
鼓勵性政策:
1.廢物循環再利用一直列入《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之中,鼓勵其發展;
2.國家對利用廢物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減免稅收優惠:
--對獨立核算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減免所得稅;
--對部分利用廢物生產的產品減免增值稅;
--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免征增值稅。
3.國家鼓勵和扶持利用余熱、余壓、城市拉圾和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燃料生產電力和熱力,并在上網、電價、調蜂等方面給予優惠。
限制性政策:
1.凡具備綜合利用條件的項目,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均應有資源綜合利用內容,無此內容者,不予審批。
2.對未經加工或廢棄堆有的工業固體廢物,提供可利用廢物的企業不得向利用廢物的企業收取費用,對經過加工的工業固體廢物提供給可利用廢物的企業可根據加工成本和質量,按照利用廢物的企業利益大于提供可利用廢物的企業利益的原則,向利用企業收取一定的費用。
3.在距粉煤灰、煤矸石堆存場20公里范圍內,不準新建、擴建實心粘土磚廠。已建實心粘土磚廠的企業,必須摻用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煤矸石。筑路、筑壩、筑港工程,必須摻用一定比例的粉煤灰。
4.在鐵路、礦區、油田、港口、機場、施工工地、軍事禁區和金屬冶煉加工企業附近,均不得設點收購廢舊金屬。禁止個體經營者從事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和加工業務。
5.嚴禁將報廢汽車和明令淘汰的機電設備轉移到農村和鄉鎮企業使用。
三、中國廢物循環再利用的前景展望
中國廢物循環再利用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遠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產業廢棄物利用量與產生量相比,差距比較大,每年仍有上億噸的工業固體廢物因沒有妥善利用而堆積,成為環境污染的隱患。工業生產上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大、污染重;采主棄副,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甚至掠奪式開采、嚴重浪費和破壞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一般廢棄物回收利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即"有利就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規范有序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由于我國廢舊物資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運輸費用高,銷售價格低,致使部分品種回收量減少,與實際生成量相差較大,資源流失嚴重。據測算,目前我國可以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00-350億元。每年約有300-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和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廢橡膠、廢輪胎沒有回收利用。
中國共產黨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我國的廢物循環再利用事業創造極好的發展機遇。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通過節能降耗和綜合利用,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清潔生產,促進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全面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在人民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同時,也要極大提高人民群眾的資源環境意識。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法律法規建設,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政策體系,堅決推行清潔生產,提高廢物的循環再利用率,學習和借鑒經濟發達國家在促進廢物循環利用的成功經驗,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翟青
(原國家經貿委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司副司長)
>> 相關內容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 (點擊:820 次)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 (點擊:1045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968 次)
- 開局即沖刺!黃金展位爭奪白熱化 CTEF2025上海化工裝備... (點擊:880 次)
- 換熱器巨頭領銜亮相, CTEF上海化工展11月19-21日舉辦... (點擊:1042 次)
- 2025 第二屆中國(遼寧大連)國際石油和化工展覽會邀 ... (點擊:2542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764 次)
- 2025東北(長春)第十九屆建筑節能、 新型墻材展及設備... (點擊:5870 次)
- 2024河北礦山安全技術與裝備 暨第二屆煤礦先進適用智能... (點擊:5595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