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廠鍋爐清潔生產新技術面世
發布時間: 2005-03-22 00:00 查看: 2545次
我國電力構成以煤電為主,約占發電容量的81%,到2000年,發電煤炭消耗量約5億t,SO2,排放量l140萬t,煙塵排放590.5萬t,粉煤灰排放量達1.4億t。實現零排放目標,用于灰水回收處理的費用占生產成本的比例逐步上升。長期以來,人們致力于環境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據專家測算,每燃燒1t煤造成的污染和健康損失超過200元,1997年中國燃煤發電導致的污染損失達290億元。迅速減少和控制燃煤發電“三廢”的排放,已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問題的切入點。
縱觀近幾年的火電廠“三廢”治理、研究和應用,其方法大多數以動式的治理為主,廢氣、廢渣、廢水一旦形成就需要耗用大量的資金投入進行治理,以增加生產成本為代價,雖然收到了事實上的環保效果,但經濟效益下降,如何在廢氣、廢渣、廢水的形成過程前或過程中將“三廢”化害為利,成為大家關心的課題。國家電力公司電力建設研究所與山西太原第二熱電廠借鑒國內外治廢經驗,博采眾長,共同開發了“火電廠燃煤鍋爐清潔生產技術”,為三廢的綜合治理利用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本技術是燃煤在鍋爐燃燒前加入多種改良元素,燃燒過程中即達到脫硫的目的又可改變粉煤灰的特性,使其生成含有大量水泥膠凝材料的礦物質,該工藝與傳統的脫硫技術有質的區別,除添加多種元素達以增鈣外,還有催化、穩定礦物形成的作用,和聲波技術進了煤粉的燃燒,提高了鍋爐的燃燒效率,使飛灰含碳降低,提高了灰份的潛在活性,為了進一步提高脫硫率,采用尾部煙道增濕活化,使脫硫率達到85%以上。對于爐底渣的處理采用鏈條刮板式干排渣技術,飛灰通過電除塵收集后充分利用,既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減少污水處理費用,又改善了爐底渣由于水淬引起的礦物水化反應,增強了礦物活性,使粉煤灰和渣得到了全部回收利用。
此項技術是在電廠燃煤鍋爐對冷灰斗及其尾部煙道作適當改造外,其它系統不做任何改變,既保證鍋爐正常出力供熱發電,使煤中絕大部分硫直接反應生成水泥礦物,使火電廠脫硫率達到85%以上,達標排放,粉煤灰全部轉化為高活性礦物,由原來的濕排灰、渣形成的污水得到徹底治理,解決了燃煤電廠“三廢”治理這一長期困擾人們的技術難題。同時可減少水泥廠生產水泥熟料帶來的污染及生產成本,改變了火電廠污染物產生后再治理的局面,實現了火電行業資源再生最有效的綜合利用、達到環保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一舉三得的效果。
[作者單位:太原二電廠]
>> 相關內容
-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 (點擊:642 次)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點擊:920 次)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 (點擊:1039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961 次)
- 開局即沖刺!黃金展位爭奪白熱化 CTEF2025上海化工裝備... (點擊:875 次)
- 換熱器巨頭領銜亮相, CTEF上海化工展11月19-21日舉辦... (點擊:1036 次)
- 2025第六屆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技術展覽... (點擊:1187 次)
- 2025 第二屆中國(遼寧大連)國際石油和化工展覽會邀 ... (點擊:2539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757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