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期四天的《全國首期“地聚物水泥與綠色建材技術理論與應用”培訓》于2023年3月6-9日在北京市朝陽區管莊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成功舉辦。本次培訓群英薈萃,齊聚一堂,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泥企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混凝土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及建筑企業學員50余人參加了本期培訓。在當前落實雙碳目標、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舉辦本次培訓對引領行業人士進入地聚物領域,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推動地聚物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和大宗固廢的高效利用,實現建材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和3060雙碳目標等均具有重大意義。
本此培訓由中國硅酸鹽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全國水泥行業專家聯盟共同主辦,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德州學院粉煤灰研究所、華電集團、東莞理工學院、深圳技術大學等單位協辦。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首席專家、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會長崔源聲教授首先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詞,并主要介紹了舉辦本次培訓的背景、目的和地聚物水泥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其優勢,以及重啟發展地聚物水泥的戰略意義。據介紹,地質聚合物(地聚物水泥)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類綠色多功能水泥材料,是模仿自然界地質成巖作用而開發的以堿激發活性鋁硅酸鹽為主體的新型膠凝材料。因其主要以工業固廢(如粉煤灰、?;郀t礦渣粉、自燃煤矸石、磷渣粉、鋼渣粉以及火法提鋰、提鎂、提錳和提鎳尾渣粉等)為原材料制備,節能利廢,低碳環保,是被公認的具有巨大節能降碳潛力的綠色膠凝材料。在品質性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制造地聚物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僅為制造傳統硅酸鹽水泥的10%-20%。同時,地聚物水泥具有快凝、高強、耐火、耐酸、耐高寒、抗凍融、抗風化、抗鹽水、吸收核輻射、固封鍵合重金屬和降解(堿解)二噁英等優良特性。而如今地聚物的應用已經拓展到地聚物水泥和混凝土等諸多領域,包括建材、樹脂、涂料、陶瓷等多個學科。我國每年固廢產生量達50多億噸,如果地聚物材料得以產業化推廣應用,不僅能吃掉大量固廢,材料得以更新換代,也是節能降碳的重要舉措,這將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接下來,業界知名專家學者王棟民、郭曉潞、張祖華、李學英、萬小梅、翟冠杰、張大旺、蘇壯飛、王奕仁、邵寧寧等分別作了專題授課,各位專家學者圍繞地聚物的概念、結構、性能、特征、合成與應用等基本內容,并結合他們自身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進行了詳細講解。內容涵蓋地聚物水泥、混凝土、復合保溫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培訓現場老師與學員互動,解決學員提出的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訓還進行了考試,并給學員們頒發證書。
為了滿足學員們的要求,培訓期間,還專門安排了一場專家咨詢答疑。學員激情高漲,提出了很多大家比較關心和關注的疑難問題,講師們都一一作了詳盡的解答。 本次培訓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組織到位,達到了預期目的,得到與會行業專家、學員的高度贊揚和一致好評。學員們一致反映,過去對地聚物只有大概了解,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通過幾天的培訓,有了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真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為今后的研究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像這樣的培訓,還是首次舉辦,參加人數之多,師資力量雄厚、水平之高,資料準備之齊,培訓收效之大,在別的地方是很難見到的!德州學院粉煤灰研究所所長翟冠杰教授表示,希望這個培訓班能夠成為地聚物水泥的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這次培訓是一次成功的理論學習班、一次成功的工作交流會、一次成功的素質拓展營,對各位學員技術水平的提高,科研思路的拓展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此,對各位老師的辛苦付出和學員的積極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謝!下一期學習班將陸續舉辦,希望這次沒來得及報名的人員提前在組委會報名!下期再聚!
附現場照片和專家介紹
培訓會場
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首席專家/教授、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理事長崔源聲
《發展地聚物水泥的戰略意義》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王棟民 《地聚合物概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張大旺博士《地聚合物的合成》
同濟大學教授郭曉潞《地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能》
同濟大學教授張祖華
《磷酸鹽基地質聚合物、有機礦物地聚合物、如何量化和開發地聚合物配方、可澆注地聚合物的工業和裝飾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學英
《纖維復合材料地聚合物、陶瓷加工中的地聚合物》
青島理工大學教授萬小梅《地聚合物的質量控制》
河南理工大學蘇壯飛博士《長期耐久性、古代類似物和地質學分析;用戶友好型體系的開發》
德州學院粉煤灰研究所教授翟冠杰《粉煤灰地聚物水泥》
東莞理工學院王奕仁博士
《巖石基、鐵鋁酸鹽、硅基地聚合物》
深圳技術大學邵寧寧博士
《發泡地聚合物以及地聚合物水泥的制備》
專家答疑現場
學員參觀固廢綜合利用建材產品展廳
本期培訓講師簡介:
崔源聲,國家二級教授,知名綠建專家,宏觀戰略學者;地聚合物水泥與綠色建材產業化積極推進者,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理事長,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首席專家;兩次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獲得中國科協水泥與綠色建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榮譽稱號;多次承擔國家有關部委的軟科學課題,包括主持國際能源署(IEA)、世界銀行(WorldBank)、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和聯合國環境署(UNEP)等知名國際機構委托的研究課題和專題調研報告,長期從事水泥、綠色建材、固廢綜合利用、被動式建筑等領域的發展戰略研究工作。
王棟民,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在中國率先提出“固廢與生態材料”概念,是固廢與生態材料領域的發起人、倡導者和積極實踐者,創辦國家“固廢與生態材料”學術組織。長期致力于現代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化學外加劑的精細化工合成與應用以及工業/礦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與生態環境建筑材料制備與應用的研究。至今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后100余人,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6部,任《硅酸鹽通報》期刊編委,承擔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等縱向項目30余項、工業界項目百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0余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
萬小梅,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型膠凝材料混凝土,混凝土中固廢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研究。在堿激發膠材混凝土的制備、堿激發混凝土魚礁應用關鍵技術、堿激發膠材混凝土海洋服役性能研究及其評價關鍵技術、堿激發膠材混凝土宏微觀性能提升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創性成果。成果成功應用于2項行業標準、1項國家標準和1項中國建筑學會標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60余篇,曾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土木建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李學英,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副教授,主持和參與國家/國防重點項目,國家/省/市自然基金項目等20余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2012)和萊斯大學(Rice-2019)土木與環境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地質聚合物的開發;高性能混凝土制備和應用;超高溫陶瓷的研究,材料科學在生命健康中的應用。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校教學基本功大賽獎等。編輯《土木工程材料》等書籍,獲批國防和國家專利等多項。
張大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固體廢棄物資源化、高性能、功能化和自動化等方面的研究;其著作《地質聚合物混凝土的流變學》入選國家“十四五”重點圖書。
翟冠杰,德州學院粉煤灰研究所教授/所長,歐美同學會會員,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碩士生副導師,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副導師,美國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美國粉煤灰協會專家,美國硅酸鹽學會會員,中國散裝水泥協會地聚物與綠色建材委員會執行會長兼首席專家;中國硅酸鹽學會固廢分會地聚物產業化專委會主任委員,地聚物水泥與綠色建材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粉煤灰等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與教學工作,擅長粉煤灰(基)地聚物水泥合成,納米無機材料合成,氣化渣、煤矸石、尾礦、脫硫石膏和冶金渣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
張祖華,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10)和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博士(2013),入選澳大利亞優青項目(DECRA,2016)和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2017),兼任中國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協會混凝土礦物摻合料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硅酸鹽學會固廢分會冶金渣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和《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副主編等。主持國內外項目10余項,長期致力于低碳膠凝材料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關鍵技術的研究,以及先進功能材料研究。在地聚合物原材料活性表征、微觀結構表征與調控、功能化和耐久性提升上獲得了多項成果,合著專著1部,發表高水平論文170余篇,國內外引用超10000次,4項專利技術獲得產業化支撐。
郭曉潞,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 中硅會固廢與生態材料分會堿激發膠凝材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水泥行業協會副會長、《建筑材料學報》編委。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材料檢測技術》負責人,獲同濟大學“立德樹人”、“名課優師“、“三八紅旗手”等稱號;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長期從事固廢資源化、堿激發膠凝材料相關教學與科研工作。
蘇壯飛,河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主要從事固廢基綠色建筑材料與堿激發材料的研究。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兩項,省級重點研發計劃1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校級科研項目1項。以第二人(導師第一)參與完成橫向課題項目總額130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2篇。
邵寧寧,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博士/副研究員,研究領域:固廢資源化、堿激發膠凝材料、廢水廢氣等環境凈化,已發表英文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SCI檢索15篇,EI檢索2篇,3篇國際會議論文,已授權發明專利5項(4項完成轉化)。
王奕仁,博士,現任東莞理工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固廢資源化處理與生態環境建筑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20余篇,授權多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并與國內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項目合作。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綠色/低碳建材制備以及新型建材研發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與應用經驗。
培訓部分講師和學員合影
會務組聯系方式:(下一期培訓報名)
田桂萍 方艷欣 劉浩歌 呂裕清
手機:15810712209(田) 18513358558(方) 17710143888(劉)
13520826498(呂)
-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 (點擊:632 次)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 (點擊:574 次)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點擊:911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953 次)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 (點擊:899 次)
- 粉煤灰(基)地聚物膠凝材料重點實驗室(籌)通過審查... (點擊:1102 次)
- 【投產】包頭市工業固廢資源化項目“波普和豐地聚物”... (點擊:1154 次)
- 換熱器巨頭領銜亮相, CTEF上?;ふ?1月19-21日舉辦... (點擊:1030 次)
- 2025第六屆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技術展覽... (點擊:1176 次)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