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除無效供給 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本報就“紙面石膏板染色迷局”
發布時間: 2018-04-09 14:42 查看: 9181次
■本報記者??敖 娟??王婉伊
“染色迷局”困擾紙面石膏板行業,成為阻塞石膏板行業綠色發展、快速發展的障礙,亦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剔除無效供給,淘汰低端供給,提供高端供給”的初衷。無效供給擾亂市場并非只是石膏板行業獨有的現象,很多行業領域都存在類似問題。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并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結合各自行業領域實際情況,為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剔除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實現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中國建材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委員。
提高原材料工業的戰略地位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委員提出,建材等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也是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領域和綠色發展的主戰場。
近年來,建材行業供給側改革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得到大力推進,但在資源、能源、環境約束下的整體創新水平不高,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投入不夠,轉型發展任務艱巨。
錢鋒建議,原材料工業亟須通過建立國家創新平臺和項目,應用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從生產、管理以及營銷全流程優化出發,推進我國原材料工業以高效化、綠色化為目標的智能制造,實現流程制造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在企業家眼里,是以品質求生存,靠品牌打天下;在科技人員眼里,是科研投入足,成果轉化好;在老百姓心中,則是住得安穩、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意味著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的多重轉向,意味著我們將迎來一場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升級。這既是一次極其寶貴的發展機遇,也是一場極為嚴峻的重大挑戰。”正如北京市工商聯主席、北京市商會會長燕瑛所說,高質量發展就要“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運用結構性政策進行供給側調整,大力破除無效供給,促使資源通過競爭性市場機制更多地流向現代高技術產業中的創新企業”。
此前《中國建材報》接到石膏板企業反饋信息,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以功能性為噱頭,以多種染色護面紙為區分的彩色紙面石膏板,該產品違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破除無效供給”的初衷。
同時,這類產品所使用的染色護面紙,不僅抬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兩會期間,石膏板的無效供給也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胡曙光在談到染色石膏板迷局時,向《中國建材報》記者明確表示:“對于石膏板企業來說,更多應該通過生產技術的提高去降低綜合成本,不應該將功夫下在表面。僅憑表面功夫去吸引消費者,顯然這種思維和方式不可持久,也讓企業增加了費用,長此以往會降低企業競爭力。”
“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燕瑛提出,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統領標準化工作,瞄準中高端,持續提升標準供給的質量和水平,特別是針對新興產業等發展迅速的領域,通過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進一步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
讓優質企業成長讓市場“說了算”
“高質量發展,要從解決‘有沒有’轉向解決‘好不好’,迫切要求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通過強化競爭倒逼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讓落后企業退出,讓優質企業成長,真正讓市場‘說了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王一鳴委員在會議發言時提出。
當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技術實現跟跑、并跑和領跑并重,市場主體數量與日俱增,只有淘汰落后企業,才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此次“紙面石膏板染色迷局”,也正是肇始于石膏板企業向《中國建材報》新聞調查組主動提供的新聞信息。調查組在隨后大量的調研中發現,護面紙生產企業迫于生產成本和環保壓力,均希望推出染色護面紙市場;部分領軍紙面石膏板企業已經停止生產彩色石膏板,并呼吁行業一起推動彩色石膏板退市。
石膏板行業供給側改革,剔除無效供給,是市場的呼聲,也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呼聲。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應當讓市場說了算,也應該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說了算。
胡曙光在接受采訪時強調,“石膏板生產企業應該更理性一些,生產出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優質產品。消費者也應該更理性一些,購買真正綠色、環保、優質的產品。”
隨著石膏板行業的發展,不同產品層出不窮,如何不盲目跟風,理性判斷“好不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行業領導部門、監管部門、生產企業與消費者都應該謹慎思考、高度關注的問題。
為建筑提供高質量建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高品質的建筑需要怎樣的建材供給?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郝際平委員接受《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產品。
具體到門窗行業,郝際平指出,提高門窗市場監管力度,發揮社會組織功能,推介優質門窗,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三去一降一補”,堅持供給側改革。他提出:“我們要引導房地產商,建成的房子要關注門窗質量。房屋驗收標準中應加一條——門窗是否合格。有這樣的保障措施,再加上門窗科技進步,產學研成果轉化,企業往正路上走,產品往好的品質上走,就能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能源、有限的材料的情況下,提供高品質的門窗產品。”
如門窗行業一樣,想要促進“染色迷局”問題的解決,實現石膏板行業淘汰落后,就要直面紙面石膏板行業護面紙的迷局,破除石膏板行業的無效供給,建立行業標準與監管系統,厘清行業產品門類,以高質量供給為目標,實現石膏板行業的綠色、高質供給,讓石膏板行業“企業往正路上走,產品往好的品質上走”。
“染色迷局”困擾紙面石膏板行業已久,只有發力“破立降”,才能促進石膏板行業發展綠色發展、快速發展,才能壯大行業新動能,真正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丁濤
“染色迷局”困擾紙面石膏板行業,成為阻塞石膏板行業綠色發展、快速發展的障礙,亦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剔除無效供給,淘汰低端供給,提供高端供給”的初衷。無效供給擾亂市場并非只是石膏板行業獨有的現象,很多行業領域都存在類似問題。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并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結合各自行業領域實際情況,為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剔除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實現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中國建材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委員。
提高原材料工業的戰略地位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委員提出,建材等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也是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領域和綠色發展的主戰場。
近年來,建材行業供給側改革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得到大力推進,但在資源、能源、環境約束下的整體創新水平不高,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投入不夠,轉型發展任務艱巨。
錢鋒建議,原材料工業亟須通過建立國家創新平臺和項目,應用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從生產、管理以及營銷全流程優化出發,推進我國原材料工業以高效化、綠色化為目標的智能制造,實現流程制造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在企業家眼里,是以品質求生存,靠品牌打天下;在科技人員眼里,是科研投入足,成果轉化好;在老百姓心中,則是住得安穩、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意味著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的多重轉向,意味著我們將迎來一場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升級。這既是一次極其寶貴的發展機遇,也是一場極為嚴峻的重大挑戰。”正如北京市工商聯主席、北京市商會會長燕瑛所說,高質量發展就要“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運用結構性政策進行供給側調整,大力破除無效供給,促使資源通過競爭性市場機制更多地流向現代高技術產業中的創新企業”。
此前《中國建材報》接到石膏板企業反饋信息,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以功能性為噱頭,以多種染色護面紙為區分的彩色紙面石膏板,該產品違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破除無效供給”的初衷。
同時,這類產品所使用的染色護面紙,不僅抬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兩會期間,石膏板的無效供給也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胡曙光在談到染色石膏板迷局時,向《中國建材報》記者明確表示:“對于石膏板企業來說,更多應該通過生產技術的提高去降低綜合成本,不應該將功夫下在表面。僅憑表面功夫去吸引消費者,顯然這種思維和方式不可持久,也讓企業增加了費用,長此以往會降低企業競爭力。”
“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燕瑛提出,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統領標準化工作,瞄準中高端,持續提升標準供給的質量和水平,特別是針對新興產業等發展迅速的領域,通過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進一步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
讓優質企業成長讓市場“說了算”
“高質量發展,要從解決‘有沒有’轉向解決‘好不好’,迫切要求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通過強化競爭倒逼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讓落后企業退出,讓優質企業成長,真正讓市場‘說了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王一鳴委員在會議發言時提出。
當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技術實現跟跑、并跑和領跑并重,市場主體數量與日俱增,只有淘汰落后企業,才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此次“紙面石膏板染色迷局”,也正是肇始于石膏板企業向《中國建材報》新聞調查組主動提供的新聞信息。調查組在隨后大量的調研中發現,護面紙生產企業迫于生產成本和環保壓力,均希望推出染色護面紙市場;部分領軍紙面石膏板企業已經停止生產彩色石膏板,并呼吁行業一起推動彩色石膏板退市。
石膏板行業供給側改革,剔除無效供給,是市場的呼聲,也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呼聲。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應當讓市場說了算,也應該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說了算。
胡曙光在接受采訪時強調,“石膏板生產企業應該更理性一些,生產出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優質產品。消費者也應該更理性一些,購買真正綠色、環保、優質的產品。”
隨著石膏板行業的發展,不同產品層出不窮,如何不盲目跟風,理性判斷“好不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行業領導部門、監管部門、生產企業與消費者都應該謹慎思考、高度關注的問題。
為建筑提供高質量建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高品質的建筑需要怎樣的建材供給?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郝際平委員接受《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產品。
具體到門窗行業,郝際平指出,提高門窗市場監管力度,發揮社會組織功能,推介優質門窗,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三去一降一補”,堅持供給側改革。他提出:“我們要引導房地產商,建成的房子要關注門窗質量。房屋驗收標準中應加一條——門窗是否合格。有這樣的保障措施,再加上門窗科技進步,產學研成果轉化,企業往正路上走,產品往好的品質上走,就能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能源、有限的材料的情況下,提供高品質的門窗產品。”
如門窗行業一樣,想要促進“染色迷局”問題的解決,實現石膏板行業淘汰落后,就要直面紙面石膏板行業護面紙的迷局,破除石膏板行業的無效供給,建立行業標準與監管系統,厘清行業產品門類,以高質量供給為目標,實現石膏板行業的綠色、高質供給,讓石膏板行業“企業往正路上走,產品往好的品質上走”。
“染色迷局”困擾紙面石膏板行業已久,只有發力“破立降”,才能促進石膏板行業發展綠色發展、快速發展,才能壯大行業新動能,真正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丁濤
>> 相關內容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 (點擊:840 次)
- “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及第20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 (點擊:903 次)
- 【投產】包頭市工業固廢資源化項目“波普和豐地聚物”... (點擊:1169 次)
- “蒸發結晶圈”企業如何向“新”而行?11月CTEF上海化... (點擊:1152 次)
- 500萬!磷石膏作為筑路材料最高獎勵可得 (點擊:1123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764 次)
- 迎“萬億”市場?!化工裝備巨頭企業9月11-13日進“川... (點擊:5561 次)
- 深圳環博會“專精特新專區” 重磅來襲! (點擊:13243 次)
- 掘金“大西部” 2024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展9月11日開幕 (點擊:14367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