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60華誕。伴隨著共和國成長的中國建材工業,見證了共和國60年的滄桑巨變,見證了共和國60年的發展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建材工業各行業職工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加快了建材工業向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邁進的步伐,實現了建材工業快速發展,為國家經濟發展、民族復興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一窮二白、百廢待興。1949年11月,國家重工業部成立,下設建筑器材工業局,負責主管水泥、玻璃、磚瓦、石灰、小五金等行業,新中國的建材工業從此邁出了繁榮發展的第一步。1954年4月,毛澤東主席親臨秦皇島耀華玻璃廠視察。1979年8月,鄧小平同志視察建材部在北京用新型輕質建筑材料建造的框架輕板試驗建筑。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冀東水泥廠,并為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條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投產點火。2008年1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到蕪湖海螺水泥公司視察。2009年2月11日,胡錦濤主席視察中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水泥公司生產線項目……
我國建材工業在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堅持不懈地進行建材產品生產制造科學研究,在不斷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時,主要產品生產規模躍居世界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建材生產大國;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主要產業的技術和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多元化投資格局形成,企業組織和地區結構不斷優化;對外貿易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對外工程總承包成為新的亮點;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取得可喜成果,在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礦山尾礦、建筑廢棄物和有毒有害廢棄物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大貢獻,朝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的方向邁進。
建材工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多種建材產品位居世界第一,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經過60年發展,我國建材工業總產值從1952年的9億元(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到2007年(現價、新規定)的13016.08億元。其中,水泥產量從1949年的66萬噸,快速增長到2008年的14億噸,年平均增長13.9%;自1985年起,我國水泥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同時,我國建材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高。2008年,年生產能力在1000萬噸以上的水泥企業和企業集團18家,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3.9億噸,已經占到新型干法熟料總生產能力的48%。
從新中國建國初期聞名于世的十大建筑,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國家各種大型建筑、公路鐵路交通、市政等重點工程建設都離不開由我國自己研發、生產的優質建材產品的強大支持。
堅持節能減排,穩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建材工業堅持實施國家建設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通過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建材工業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2007年建材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0年下降了48%,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也大幅降低。2007年,建材工業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量占全國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國的50%以上,利用固體廢棄物達到5.7億噸,是2000年的兩倍多。水泥工業已建成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263臺,總裝機容量1662兆瓦,年發電能力111.4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能409萬噸標準煤,減排CO21062萬噸。建材工業已被國家列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行業,一批建材企業進入了國家循環經濟試點行列。近幾年,建材工業在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在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礦山尾礦、建筑廢棄物和有毒有害廢棄物等方面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實踐證明,建材工業完全可以,也正在朝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的方向邁進。
二、1952年2月,建材工業的第一個科研機構―――建材綜合研究所在北京成立。自那時起,我國建材行業自主創新、研究開發的腳步就沒有停止過,彰顯出我國建材職工非凡的技術創新能力。
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的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等工藝技術還是空白。通過幾代建材人的不懈努力,我國建材工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先進技術層出不窮。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從無到有,全國運營的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從1976年的1條增加到2008年的912條;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產量比重由2000年的12%提高到2008年的61%,增長了49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日產4000噸級及以上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241條,生產能力已占新型干法總能力的49%。日產4000~6000噸規模生產線的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0%。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建材工業科研成果碩果累累,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0項、三等獎1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54項;建材行業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分別為36項、199項和406項。
三、1955年5月,國務院發出了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材料工業的決定,迎來了中國建材工業發展的新紀元。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己任。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歷屆建材行業主管領導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謀劃產業布局,規劃發展藍圖,引領行業解放思想,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先進生產力獲得極大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體制不斷創新,活力不斷增強,使我國建材工業徹底告別了產品短缺、工藝落后、裝備陳舊、結構單一、缺乏活力的歷史,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的需要,生產規模躍居世界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建材生產大國。我國建材主要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主體技術和裝備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技術水平,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
近年來,建材對外貿易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2008年,我國建材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80億美元,與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相比,年平均增長率為18.9%;進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單純的產品貿易發展到產品、技術、裝備和工程總承包等多個方面,尤其是工程總承包從無到有,并實現快速增長。
技術、裝備出口和對外工程總承包堪稱建材工業對外貿易的最大亮點。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屢屢成功承包包括日產萬噸級在內的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和日熔化900噸的浮法玻璃生產線,項目遍及新興經濟體和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我國在國際水泥工程承包市場就占到了40%以上的份額,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國已經能夠向海外任何國家和地區出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泥等成套技術裝備,并承包全部工廠建設工程。
我國建材工業尚處于工業化的中期,未來的建材工業既是傳統產業,更是較長時期內的朝陽產業;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建材工業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產業協調為基礎,以循環經濟為模式,以自主創新為動力,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發展目標,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 (點擊:753 次)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 (點擊:880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1021 次)
- “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及第20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 (點擊:950 次)
- 2025石家莊礦業展會聚焦非煤礦山發展,共繪行業新藍圖... (點擊:886 次)
- 【投產】包頭市工業固廢資源化項目“波普和豐地聚物”... (點擊:1223 次)
- 熱烈祝賀“2024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戰... (點擊:13651 次)
- 4月來上海環博會,預見中國水泵行業四大發展趨勢 (點擊:6722 次)
- 恭賀!投資約5000萬元粉煤灰項目建成投產! (點擊:9176 次)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