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建筑垃圾為寶 走循環經濟之路
發布時間: 2007-06-25 00:00 查看: 4219次
隨著城市人口、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建筑垃圾的產量日趨增大,如何科學處理建筑垃圾,徹底解決由建筑垃圾引發的破壞環境、污染水源、侵占土地、影響市容等諸多社會問題,成為多年來困攏城市管理者的一大難題。邯鄲市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把住建筑垃圾產生源頭,變建筑垃圾為再生資源,開發出了新型節能墻體環保磚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當前城市發展中建筑垃圾處理的棘手問題,而且變廢為寶,為全市發展循環經濟,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開辟了新的途徑。因此,也更加印證了一點,市場沒有廢棄物,廢棄物就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一、城市建筑垃圾急劇增加,居民生存環境受到威脅
當前,全國正處于城市化高速增長期,邯鄲市城市化率為38%,在未來幾年內,城市化進程的步伐不斷加快將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社會經濟模式演化的主題。在城市化推進的過程中,建筑業成為“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同時城市建筑垃圾產生量也在持續快速地增長,建筑垃圾如何處置,已成為城市環境衛生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長期以來,邯鄲市與許多城市一樣,由于種種原因,在建筑垃圾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病,建筑垃圾成為困攏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帶來一些深層次社會矛盾。一是清運市場混亂。2003年以前,邯鄲市建筑垃圾清運市場管理基本處于“一盤散沙”狀態,大大小小運輸隊伍30多家,各自為政,受利益驅使,運輸車輛相互間惡性競爭,甚至大打出手,形成了“土霸”壟斷,強行清運,不僅損害了建設施工單位的合法權益,還嚴重地擾亂了清運市場秩序。二是私拉亂倒問題嚴重。個體運輸車輛為減少運輸成本,經常私拉偷運,并隨意就近傾倒垃圾,在城鄉結合部、環城路、農田周圍、河渠旁等建筑垃圾隨處可見,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到處泥濘,老百姓苦不堪言。2003年,邯鄲市就清運圍城垃圾近五十萬噸。三是處置場地處于半閑置狀態。由于私拉亂倒現象嚴重,進場垃圾量小,不僅建筑垃圾處置場地形同虛設,還要每年拿出幾十萬元的資金再去清理亂倒的建筑垃圾,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嚴重浪費。四是管理思路不清。為防止垃圾亂倒,城市管理部門同志不辭辛苦,不分晝夜,采取蹲守建筑隊工地、堵截社會運輸車輛等方法,常常顧此失彼,精疲力竭,盡管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私拉亂到現象仍屢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以致城市管理部門同志也感到束手無策。私拉亂倒和建筑垃圾圍城,嚴重妨礙了市民生活,群眾怨聲載道,一時成為老百姓投訴和焦點,領導關注的熱點,城市管理的難點,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污點。必須尋找一條即科學又有效,即治標又治本的辦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建筑垃圾圍城的局面,還老百姓一個碧水藍天,潔凈舒適的生存空間。
二、抓住建筑垃圾產生源頭,構建長效綜合管理機制
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立建筑垃圾的長效管理機制,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大力量整治建筑垃圾,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對建筑垃圾的綜合管理政策和措施,市城管局廣泛收集各地經驗,結合邯鄲市的實際情況,經過摸索實踐,創出一套“五化”建筑垃圾綜合管理新模式。
(一)、管理源頭化
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對建設、拆遷工地實行24小時的監控,凡發生私拉亂倒垃圾的,查找源頭,對業主單位重點處罰。
(二)、措施制度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立建筑垃圾長效管理機制的要求,從建立制度入手,加強法規建立,規范管理工作。把建筑垃圾管理的措施用制度規范起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市場準入化
為規范建筑垃圾清運市場,2003年下半年,邯鄲市在主城區范圍內實行了建筑垃圾清運市場準入制,此舉不僅有效的規范了建筑垃圾清運市場,而且徹底改變了過去運輸市場存在的“山頭林立、占地為王、惡性競爭”的混亂局面。
(四)、車輛密閉化
運輸建筑垃圾過程中因撒漏、飛揚造成的“二次污染”,從2004年12月開始,在城管警察的有力配合下,經過強力推進,在短短的四個月里,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密閉的化改造工作,共有200余部清運車輛按照要求安裝了密閉化加蓋裝置。
(五)、處置資源化
結合禁止使用粘土磚使用,調整墻體建材產業結構,變建筑垃圾為在生資源,利用市場化動作手段,扶持籌建了建筑垃圾制磚項目,從而實現了建筑垃圾間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收到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三、開發新型節能墻體建材,走發展循環經濟的道路
面對堆積如山難以消化的建筑垃圾,邯鄲市委、市政府打破常規思維定式,在“開放總攬,環境先導,民營突破”的總體思路下,按照政府推動、項目招商、市場動作,發展民營、循環經濟和創建節約型城市,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求,“政府搭臺,民企唱戲”,通過項目招商、市場動作,扶持民營企業籌建了“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
(一) 建筑垃圾制磚生產勢頭很好
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底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總投資1000余萬元,年處理建筑垃圾40余萬噸,設計年產量1.5億塊標準磚。目前,該廠占用砂化土地180余畝,擁有員工280余人,車輛30余部,大型粉碎設備3臺,制磚設備5臺。可生產不同型號的多孔磚、標準磚、異型磚、空心磚、環保裝飾磚。
(二) 政府部門多方支持民營垃圾制磚項目
2001年12月21日發布了在城鎮規劃區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的通告,隨著國家對粘土磚的生產管理不斷嚴格,邯鄲市建筑市場墻體建材將會出現巨大空缺,建筑垃圾制磚開發成功,并且作為粘土磚替代產品之一,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前景。邯鄲市委、市政府對建筑垃圾制磚項目高度重視,把該廠作為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示范產業在全市推廣。為了積極支持民營建筑垃圾制磚項目,市政府馮連生副市長多次到制磚現場進行指導,并招集市發改委、城管、建設、國土、規劃、質檢、環保等相關部門專題研究扶持制磚項目的相關政策。
(三)建筑垃圾制磚引發的廣泛社會效應
一、城市建筑垃圾急劇增加,居民生存環境受到威脅
當前,全國正處于城市化高速增長期,邯鄲市城市化率為38%,在未來幾年內,城市化進程的步伐不斷加快將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社會經濟模式演化的主題。在城市化推進的過程中,建筑業成為“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同時城市建筑垃圾產生量也在持續快速地增長,建筑垃圾如何處置,已成為城市環境衛生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長期以來,邯鄲市與許多城市一樣,由于種種原因,在建筑垃圾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病,建筑垃圾成為困攏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帶來一些深層次社會矛盾。一是清運市場混亂。2003年以前,邯鄲市建筑垃圾清運市場管理基本處于“一盤散沙”狀態,大大小小運輸隊伍30多家,各自為政,受利益驅使,運輸車輛相互間惡性競爭,甚至大打出手,形成了“土霸”壟斷,強行清運,不僅損害了建設施工單位的合法權益,還嚴重地擾亂了清運市場秩序。二是私拉亂倒問題嚴重。個體運輸車輛為減少運輸成本,經常私拉偷運,并隨意就近傾倒垃圾,在城鄉結合部、環城路、農田周圍、河渠旁等建筑垃圾隨處可見,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到處泥濘,老百姓苦不堪言。2003年,邯鄲市就清運圍城垃圾近五十萬噸。三是處置場地處于半閑置狀態。由于私拉亂倒現象嚴重,進場垃圾量小,不僅建筑垃圾處置場地形同虛設,還要每年拿出幾十萬元的資金再去清理亂倒的建筑垃圾,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嚴重浪費。四是管理思路不清。為防止垃圾亂倒,城市管理部門同志不辭辛苦,不分晝夜,采取蹲守建筑隊工地、堵截社會運輸車輛等方法,常常顧此失彼,精疲力竭,盡管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私拉亂到現象仍屢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以致城市管理部門同志也感到束手無策。私拉亂倒和建筑垃圾圍城,嚴重妨礙了市民生活,群眾怨聲載道,一時成為老百姓投訴和焦點,領導關注的熱點,城市管理的難點,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污點。必須尋找一條即科學又有效,即治標又治本的辦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建筑垃圾圍城的局面,還老百姓一個碧水藍天,潔凈舒適的生存空間。
二、抓住建筑垃圾產生源頭,構建長效綜合管理機制
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立建筑垃圾的長效管理機制,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大力量整治建筑垃圾,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對建筑垃圾的綜合管理政策和措施,市城管局廣泛收集各地經驗,結合邯鄲市的實際情況,經過摸索實踐,創出一套“五化”建筑垃圾綜合管理新模式。
(一)、管理源頭化
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對建設、拆遷工地實行24小時的監控,凡發生私拉亂倒垃圾的,查找源頭,對業主單位重點處罰。
(二)、措施制度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立建筑垃圾長效管理機制的要求,從建立制度入手,加強法規建立,規范管理工作。把建筑垃圾管理的措施用制度規范起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市場準入化
為規范建筑垃圾清運市場,2003年下半年,邯鄲市在主城區范圍內實行了建筑垃圾清運市場準入制,此舉不僅有效的規范了建筑垃圾清運市場,而且徹底改變了過去運輸市場存在的“山頭林立、占地為王、惡性競爭”的混亂局面。
(四)、車輛密閉化
運輸建筑垃圾過程中因撒漏、飛揚造成的“二次污染”,從2004年12月開始,在城管警察的有力配合下,經過強力推進,在短短的四個月里,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密閉的化改造工作,共有200余部清運車輛按照要求安裝了密閉化加蓋裝置。
(五)、處置資源化
結合禁止使用粘土磚使用,調整墻體建材產業結構,變建筑垃圾為在生資源,利用市場化動作手段,扶持籌建了建筑垃圾制磚項目,從而實現了建筑垃圾間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收到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三、開發新型節能墻體建材,走發展循環經濟的道路
面對堆積如山難以消化的建筑垃圾,邯鄲市委、市政府打破常規思維定式,在“開放總攬,環境先導,民營突破”的總體思路下,按照政府推動、項目招商、市場動作,發展民營、循環經濟和創建節約型城市,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求,“政府搭臺,民企唱戲”,通過項目招商、市場動作,扶持民營企業籌建了“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
(一) 建筑垃圾制磚生產勢頭很好
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底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總投資1000余萬元,年處理建筑垃圾40余萬噸,設計年產量1.5億塊標準磚。目前,該廠占用砂化土地180余畝,擁有員工280余人,車輛30余部,大型粉碎設備3臺,制磚設備5臺。可生產不同型號的多孔磚、標準磚、異型磚、空心磚、環保裝飾磚。
(二) 政府部門多方支持民營垃圾制磚項目
2001年12月21日發布了在城鎮規劃區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的通告,隨著國家對粘土磚的生產管理不斷嚴格,邯鄲市建筑市場墻體建材將會出現巨大空缺,建筑垃圾制磚開發成功,并且作為粘土磚替代產品之一,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前景。邯鄲市委、市政府對建筑垃圾制磚項目高度重視,把該廠作為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示范產業在全市推廣。為了積極支持民營建筑垃圾制磚項目,市政府馮連生副市長多次到制磚現場進行指導,并招集市發改委、城管、建設、國土、規劃、質檢、環保等相關部門專題研究扶持制磚項目的相關政策。
(三)建筑垃圾制磚引發的廣泛社會效應
邯鄲市建筑垃圾制磚項目健康運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凡響。2006年5月1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副主任岳頌東、室主任周宏春等來邯考察調研時稱我市建筑垃圾制磚為“邯磚”經驗,產生的社會效益將不亞于“邯鋼經驗”在全國的影響,形成了“建筑垃圾建材化”的新亮點,并總結其特點為三節、三潔和三化。“三節”即節地、節水、節煤;“三潔”即環境潔、空氣潔、生產潔;“在化”即間量化、無害化、資源化。2005年11月2日,中環協渣管委帶領北京、天津、太原、石家莊等城市對我市建筑垃圾制磚現場進行了考察,認為邯鄲市在建筑垃圾資源利用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城市管理行業的前列,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2006年以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山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遼寧,以及我省許多城市先后來我市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經濟信息聯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國新聞聯播》、《光明日報》、《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河北建設網、《河北建筑節能與墻改》、《河北經濟研究》及當地媒體給予了報道
――邯鄲市建筑垃圾管理處
>> 相關內容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 (點擊:926 次)
- “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及第20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 (點擊:975 次)
- 500萬!磷石膏作為筑路材料最高獎勵可得 (點擊:1183 次)
- 2025第六屆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技術展覽... (點擊:1271 次)
- 針對建筑垃圾、粉煤灰等突出問題進行現場檢查,生態環... (點擊:4608 次)
- 2025東北(長春)第十九屆建筑節能、 新型墻材展及設備... (點擊:5937 次)
- 熱烈祝賀“2024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戰... (點擊:13684 次)
- 2024工業固廢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點擊:20380 次)
- 【邀請函】2024第五屆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 (點擊:4832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