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磚漢瓦,何時才能淘汰出局?
發布時間: 2007-03-30 00:00 查看: 3473次
如果有人問你:我們每天出出進進的各式各樣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的?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用磚頭、水泥、鋼筋。是的,中國人用磚頭蓋房子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雖然如今能夠用來蓋房子的材料越來越多,但人們還是愿意用磚頭,因為它又便宜又好使;如果再問你:便宜好使的磚頭是打哪兒來的?你也不會犯難:用土燒出來的唄。的確,中國人用粘土燒磚也有幾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仍年產6000多億塊,居世界第一位,占我國全部墻體材料總量的90%;繼續問你:生產這么多磚需要挖掉多少粘土、燒掉多少燃料、制造多少污染?也許你就不一定能說得清楚了。可有這么一群人十多年前就非常清楚:如果按這種規模繼續生產下去,用不了多久,那塊紅顏色的磚頭就會吃光我們手中的“一畝三分地”。于是,他們11年前就開始與“秦磚漢瓦”打起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毀田燒磚,年失土地數十萬畝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粘土磚最多的國家,到目前為止,每年粘土磚瓦產量約6000多億塊,占現有墻體材料總量的90%左右,按照規劃,即使到2000年,仍將占80%左右。作為墻體承重材料的主力品種,生產“秦磚漢瓦”需要土,但并非所有挖出來的土都能燒制出合格的產品,于是,為了獲得粘土,人們不得不毀掉大批的良田。無法得到詳細的統計,但據專家估計,我國12萬家磚瓦企業占地500多萬畝,每年挖土燒磚毀掉的良田至少在數十萬畝,消耗的土方量約15億立方米,相當于建造兩三個長城。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目前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3畝(俗稱一畝三分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們正在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就在土地如此稀缺的同時, 我國每年排放的2億噸工業粉煤灰和煤矸石,以及歷年堆積的70多億噸工業廢渣還要占用100多萬畝土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紅磚樓房和一座座堆積如山的工業廢渣,使我國的耕地人均凈減量比世界人均耕地凈減量高出整整兩倍。生產“秦磚漢瓦”不僅需要土地,還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據統計,生產1萬塊磚需要耗費1噸標煤(7000大卡)。有人算了這樣一筆帳:1噸標煤如果按1000公斤計算,生產一塊磚大約需要耗費0.1公斤標煤,生產6000億塊磚就需要耗費6000多萬噸標煤。我國既是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同時還是能源短缺的國家,中國人的能源人均年消耗量只有0.91噸標煤,不到世界人均能源消耗水平的1/2。墻體材料作為建材工業的耗能大戶,其能耗約占建材工業總能耗的53%,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8.5%。生產“秦磚漢瓦”要耗費能源,使用當中一樣要浪費能源,由于粘土磚的保溫隔熱性差,每年僅采暖能耗就要損失1.2億噸標煤。有專家稱,我國每年5.3%的建筑能耗增長速度遠遠高于2.4%的能源生產增長速度。生產“秦磚漢瓦”還要對環境形成極大的破壞,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死亡和大幅度減產。統計資料顯示,僅燒磚一項每年就要排放1.7億噸二氧化碳。“有幸”參觀過窯場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紅磚的生產過程:兩位農民用腳在地上量幾步,然后在地上挖幾個坑,用土坯磊成個窯,點上火之后窯頂上濃煙滾滾,隔著十里八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燒上幾天一窯磚就可出爐賣錢了。不久前,當記者站在白帝城上遠眺長江時就看到,兩岸一邊一個小磚廠上空飄著縷縷黑煙,徹底破壞了當時當地環境的美感。“既然生產粘土磚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為什么當初有關部門就沒有想辦法管管呢?”也許有人會這樣問。其實我國的墻體材料革新已經進行了30多年,其間經歷了幾起幾落,直到1988年,“第四輪”墻體材料革新才重新在全國范圍啟動。作為國家建材局黨組成員、規劃發展司司長和全國墻改辦主任的陳福廣,與磚頭已經整整打了11年的仗。用他的話來說:“墻改,難啊。”
十年墻改,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陳福廣今年59歲了,盡管遠在美國硅谷的惟一的女兒勸他別再干了,盡管他也承認墻改工作難做,但他似乎一直干得津津有味,在同行中的威信也挺高,以至于各地墻改辦主任都親切地稱他為“墻改司令”。一提到墻改,陳福廣就有說不完的話:“這件事太重要了,它關系到我們的子孫后代,我不能不干下去。酸甜苦辣?不好說。不過,喜怒哀樂還是挺多的。”喜的是墻改工作得到了國家領導的重視和支持。1990年向國務院有關領導匯報墻改工作進展情況時,不僅得到了肯定,而且取得了政策上的支持;1991年全國節能示范住宅小區試點在哈爾濱取得成功,并首次召開了全國墻改和建筑節能工作會議;1992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具有決定意義的國務院66號文件出臺,使墻改工作有了政策上的依據;至今,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市成立了墻改工作領導小組或辦公室,墻改工作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樂的是經過11年的努力,全國的墻改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目前國家和部門的相關法規有十余項,地方性法規百余項,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政策法規體系;進行各類軟硬科研課題近300余項,解決了生產和應用中的一大批技術難題;改造了幾千家墻體材料生產企業,使新型材料在墻體材料中的總量從過去的不足5%提高到現在的25%;11年來節約生產能耗3900萬噸標煤,節約土地34萬畝,利用工業廢渣19500萬噸,建造節能建筑7500萬平方米,節約采暖能耗7600萬噸標煤。怒的是仍然有一些地區不執行或隨意改變國家政策。墻改工作在全國推廣已經11年了,國家也給了相應的編制,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沒有成立管理機構;一些人出于本部門、小集體的利益,拒不執行國家法規,比如經濟適用房不使用新型材料,出售房屋不按使用面積計算等;一些地區只知道收費,卻不管新型墻體材料的推廣與應用等等。哀的是墻改工作已在全國推廣了11年,直到今天仍隨處可見毀田燒磚的景象。為了保護耕地,為了保護環境,我和我的同事們花了11年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誰知當你坐上火車,行駛在中國大地上時,仍然到處可見生產粘土磚的小磚窯在突突地冒煙,仍然到處可見工地上成堆成堆的紅色磚頭。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情景就覺得心里在流血,就覺得悲哀,就在心里發誓:就算我退了休,也要跟它干到底。我們曾采訪過多位省市墻改辦主任,問他們付出了那么多值不值?他們的回答竟如此相似:為了造福子孫后代,自己犧牲一點個人利益算不了什么。
政策突變,墻材革新困難重重
正當陳福廣和他的同事們專心致志地與磚頭較量時,形勢突然發生了變化。墻改是一項具有濃厚政府色彩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支持,多年來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果,除了一批人的努力之外,“著名”的國務院66號文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92年出臺的這個文件有兩項重要的內容:簡單來說,一是對新型墻體材料產品免征增值稅,二是對新型墻體材料實行投資方向調節稅零稅率政策。正是因了這兩條重要的政策,才使我國新型墻材在墻體材料中的總量從過去的5%上升到目前的25%,如果失去這項政策,勢必造成粘土磚生產的大面積回潮。因此,陳福廣及他的同事們把66號文件看作墻改工作的生命線。但是我國自1994年實行新稅制后,原來享受免征增值稅的部分新型墻材產品停止繼續享受免稅政策,稅率由原來的0%提高到17%;而粘土磚的稅率卻從原來的14%降至小規模納稅人的6%稅率。這種反向調控使大部分新型墻材生產企業虧損停產,使粘土磚產量直線飆升。雖然后來有關方面增加了對摻加30%工業廢渣的建材產品實行免征增值稅的規定,但這些材料大多只能用作非承重材料,真正用作承重的新型墻材料仍然執行17%的增值稅,這就極大地制約了新型墻材的發展。據統計,1996年比1995年新增的墻材總量718億塊標磚中,新增的粘土磚就達648億塊標磚,占新增總量的90%以上。與免征增值稅政策同時取消的還有投資方向調節稅。國務院今年發出通知說,為了擴大投資需求,激活國內市場,從明年起取消投資方向調節稅政策。這兩項政策先后失效, 使我國的新型墻體材料發展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我們還了解到,我國目前正處于大規模住宅建設時期,“九五”期間,城鎮住宅建筑竣工面積將達12億平方米,農村住宅25億平方米,再加上其它公共建筑,要滿足如此巨大的房屋建筑需求,對于占房建材料70%的墻體材料來說,無疑是提出了新的課題。從經濟與社會、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出發,不可能以毀田燒磚作為發展城鎮居民住房的條件,只能通過盡快發展新型墻材來代替粘土磚。據了解,我國目前新型墻材產品不僅數量、品種齊全,而且質量也能滿足建筑功能需要,十多年來,已先后從國外引進了120多臺套混凝土砌塊成型設備、10多條空心磚生產線、20 多條輕板生產線,改造建設了6000多個以利用廢渣為主的小型墻材生產企業。可以說,目前國外有的產品國內都有,一般性的新型墻材產品不是供不應求,而是生產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相反,到是適合國情的上檔次、上水平、上規模的生產線和產品卻廖廖無幾。據陳福廣介紹,由于粘土磚生產無償取土、勞動力廉價、成本低下,新型墻材則工藝技術復雜、設備投資巨大、生產成本較高,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粘土磚,因此,兩項政策失效后,新型墻材生產企業處于極度困難的境地。為了改變目前這種尷尬的局面,有關方面已向國家提出了建議:對新型墻材發展給與必要的政策支持,對粘土磚加大限制力度;調整部分墻材產品增值稅,將粘土磚的稅率由小規模納稅人6%恢復到增值稅稅率13%;對部分新型墻材產品恢復0%稅率。建議已經提出,能不能被采納還需要時間。不過,無論建議是否被接受,圍剿粘土磚的戰役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它要想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將會難上加難。
展望未來,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在今年召開的南北方兩次全國墻改辦主任工作會議上,陳福廣在分析未來墻改工作面臨的形勢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盡管在政策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但墻體材料革新已是大勢所趨,發展勢頭已不可逆轉。”與這段話相對應的是,《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中國未來一個時期必須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并逐步改變增長質量,從環境與發展的總體聯系出發,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這就意味著墻體材料既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居住需要,又要走節約土地、節省能源、綜合利廢的道路。據建設部提供的資料,“九五”期間,我國城市住宅建筑將達12億平方米,村鎮住宅25億平方米,到2000年,全國城市化水平達35%,這一強勁發展勢頭將持續到2010年以后。墻體材料是建筑業中使用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產品的質量、檔次、功能,因此,墻體材料工業必須改變目前檔次低、功能不全、產品不配套和以粘土磚為主體的落后局面;世界各國的實踐已經證明,住宅產業化必然推動住宅建設的工業化,推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型住宅體系的應用。墻體材料是住宅部品重要的主體組成部分,在住宅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發展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部品為重點,組織專業化、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才是它的出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們要求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美觀、低耗、舒適、價廉的小康型住宅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墻體材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不僅具有良好的建筑功能,還必須具有靈活多樣的品種、花色、規格、型號、檔次,同時,在相同的建筑面積內產生出更多的使用面積。
形勢的發展已經向建材工業,特別是墻體材料工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建材主管部門確定了未來墻體材料的發展重點:以混凝土空心砌塊、粘土空心制品、輕質板材等輕質、高強的新型材料作為墻體材料的主導產品;以粉煤灰、煤矸石燒結空心制品、粉煤灰加氣混凝土制品等利廢制品,頁巖磚、灰砂磚等非粘土制品,以及陶粒砌塊、火山灰砌塊、石膏砌塊、裝飾砌塊等建筑砌塊作為選擇產品;以防火、防水、保溫、隔熱、隔聲、無毒、安全的復合墻材及制品作為改善建筑功能的產品。在展望未來墻改發展前景時,陳福廣樂觀地說:作為一項事業,只要政策調控力度合適,各地機構穩定,工作思路對頭,墻改仍然會順利發展下去,即使短期內不能把“秦磚漢瓦”淘汰出局,至少也會扼制其增長的勢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終將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后代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看到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文物――“秦磚漢瓦”。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毀田燒磚,年失土地數十萬畝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粘土磚最多的國家,到目前為止,每年粘土磚瓦產量約6000多億塊,占現有墻體材料總量的90%左右,按照規劃,即使到2000年,仍將占80%左右。作為墻體承重材料的主力品種,生產“秦磚漢瓦”需要土,但并非所有挖出來的土都能燒制出合格的產品,于是,為了獲得粘土,人們不得不毀掉大批的良田。無法得到詳細的統計,但據專家估計,我國12萬家磚瓦企業占地500多萬畝,每年挖土燒磚毀掉的良田至少在數十萬畝,消耗的土方量約15億立方米,相當于建造兩三個長城。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目前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3畝(俗稱一畝三分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們正在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就在土地如此稀缺的同時, 我國每年排放的2億噸工業粉煤灰和煤矸石,以及歷年堆積的70多億噸工業廢渣還要占用100多萬畝土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紅磚樓房和一座座堆積如山的工業廢渣,使我國的耕地人均凈減量比世界人均耕地凈減量高出整整兩倍。生產“秦磚漢瓦”不僅需要土地,還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據統計,生產1萬塊磚需要耗費1噸標煤(7000大卡)。有人算了這樣一筆帳:1噸標煤如果按1000公斤計算,生產一塊磚大約需要耗費0.1公斤標煤,生產6000億塊磚就需要耗費6000多萬噸標煤。我國既是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同時還是能源短缺的國家,中國人的能源人均年消耗量只有0.91噸標煤,不到世界人均能源消耗水平的1/2。墻體材料作為建材工業的耗能大戶,其能耗約占建材工業總能耗的53%,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8.5%。生產“秦磚漢瓦”要耗費能源,使用當中一樣要浪費能源,由于粘土磚的保溫隔熱性差,每年僅采暖能耗就要損失1.2億噸標煤。有專家稱,我國每年5.3%的建筑能耗增長速度遠遠高于2.4%的能源生產增長速度。生產“秦磚漢瓦”還要對環境形成極大的破壞,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死亡和大幅度減產。統計資料顯示,僅燒磚一項每年就要排放1.7億噸二氧化碳。“有幸”參觀過窯場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紅磚的生產過程:兩位農民用腳在地上量幾步,然后在地上挖幾個坑,用土坯磊成個窯,點上火之后窯頂上濃煙滾滾,隔著十里八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燒上幾天一窯磚就可出爐賣錢了。不久前,當記者站在白帝城上遠眺長江時就看到,兩岸一邊一個小磚廠上空飄著縷縷黑煙,徹底破壞了當時當地環境的美感。“既然生產粘土磚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為什么當初有關部門就沒有想辦法管管呢?”也許有人會這樣問。其實我國的墻體材料革新已經進行了30多年,其間經歷了幾起幾落,直到1988年,“第四輪”墻體材料革新才重新在全國范圍啟動。作為國家建材局黨組成員、規劃發展司司長和全國墻改辦主任的陳福廣,與磚頭已經整整打了11年的仗。用他的話來說:“墻改,難啊。”
十年墻改,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陳福廣今年59歲了,盡管遠在美國硅谷的惟一的女兒勸他別再干了,盡管他也承認墻改工作難做,但他似乎一直干得津津有味,在同行中的威信也挺高,以至于各地墻改辦主任都親切地稱他為“墻改司令”。一提到墻改,陳福廣就有說不完的話:“這件事太重要了,它關系到我們的子孫后代,我不能不干下去。酸甜苦辣?不好說。不過,喜怒哀樂還是挺多的。”喜的是墻改工作得到了國家領導的重視和支持。1990年向國務院有關領導匯報墻改工作進展情況時,不僅得到了肯定,而且取得了政策上的支持;1991年全國節能示范住宅小區試點在哈爾濱取得成功,并首次召開了全國墻改和建筑節能工作會議;1992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具有決定意義的國務院66號文件出臺,使墻改工作有了政策上的依據;至今,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市成立了墻改工作領導小組或辦公室,墻改工作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樂的是經過11年的努力,全國的墻改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目前國家和部門的相關法規有十余項,地方性法規百余項,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政策法規體系;進行各類軟硬科研課題近300余項,解決了生產和應用中的一大批技術難題;改造了幾千家墻體材料生產企業,使新型材料在墻體材料中的總量從過去的不足5%提高到現在的25%;11年來節約生產能耗3900萬噸標煤,節約土地34萬畝,利用工業廢渣19500萬噸,建造節能建筑7500萬平方米,節約采暖能耗7600萬噸標煤。怒的是仍然有一些地區不執行或隨意改變國家政策。墻改工作在全國推廣已經11年了,國家也給了相應的編制,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沒有成立管理機構;一些人出于本部門、小集體的利益,拒不執行國家法規,比如經濟適用房不使用新型材料,出售房屋不按使用面積計算等;一些地區只知道收費,卻不管新型墻體材料的推廣與應用等等。哀的是墻改工作已在全國推廣了11年,直到今天仍隨處可見毀田燒磚的景象。為了保護耕地,為了保護環境,我和我的同事們花了11年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誰知當你坐上火車,行駛在中國大地上時,仍然到處可見生產粘土磚的小磚窯在突突地冒煙,仍然到處可見工地上成堆成堆的紅色磚頭。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情景就覺得心里在流血,就覺得悲哀,就在心里發誓:就算我退了休,也要跟它干到底。我們曾采訪過多位省市墻改辦主任,問他們付出了那么多值不值?他們的回答竟如此相似:為了造福子孫后代,自己犧牲一點個人利益算不了什么。
政策突變,墻材革新困難重重
正當陳福廣和他的同事們專心致志地與磚頭較量時,形勢突然發生了變化。墻改是一項具有濃厚政府色彩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支持,多年來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果,除了一批人的努力之外,“著名”的國務院66號文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92年出臺的這個文件有兩項重要的內容:簡單來說,一是對新型墻體材料產品免征增值稅,二是對新型墻體材料實行投資方向調節稅零稅率政策。正是因了這兩條重要的政策,才使我國新型墻材在墻體材料中的總量從過去的5%上升到目前的25%,如果失去這項政策,勢必造成粘土磚生產的大面積回潮。因此,陳福廣及他的同事們把66號文件看作墻改工作的生命線。但是我國自1994年實行新稅制后,原來享受免征增值稅的部分新型墻材產品停止繼續享受免稅政策,稅率由原來的0%提高到17%;而粘土磚的稅率卻從原來的14%降至小規模納稅人的6%稅率。這種反向調控使大部分新型墻材生產企業虧損停產,使粘土磚產量直線飆升。雖然后來有關方面增加了對摻加30%工業廢渣的建材產品實行免征增值稅的規定,但這些材料大多只能用作非承重材料,真正用作承重的新型墻材料仍然執行17%的增值稅,這就極大地制約了新型墻材的發展。據統計,1996年比1995年新增的墻材總量718億塊標磚中,新增的粘土磚就達648億塊標磚,占新增總量的90%以上。與免征增值稅政策同時取消的還有投資方向調節稅。國務院今年發出通知說,為了擴大投資需求,激活國內市場,從明年起取消投資方向調節稅政策。這兩項政策先后失效, 使我國的新型墻體材料發展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我們還了解到,我國目前正處于大規模住宅建設時期,“九五”期間,城鎮住宅建筑竣工面積將達12億平方米,農村住宅25億平方米,再加上其它公共建筑,要滿足如此巨大的房屋建筑需求,對于占房建材料70%的墻體材料來說,無疑是提出了新的課題。從經濟與社會、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出發,不可能以毀田燒磚作為發展城鎮居民住房的條件,只能通過盡快發展新型墻材來代替粘土磚。據了解,我國目前新型墻材產品不僅數量、品種齊全,而且質量也能滿足建筑功能需要,十多年來,已先后從國外引進了120多臺套混凝土砌塊成型設備、10多條空心磚生產線、20 多條輕板生產線,改造建設了6000多個以利用廢渣為主的小型墻材生產企業。可以說,目前國外有的產品國內都有,一般性的新型墻材產品不是供不應求,而是生產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相反,到是適合國情的上檔次、上水平、上規模的生產線和產品卻廖廖無幾。據陳福廣介紹,由于粘土磚生產無償取土、勞動力廉價、成本低下,新型墻材則工藝技術復雜、設備投資巨大、生產成本較高,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粘土磚,因此,兩項政策失效后,新型墻材生產企業處于極度困難的境地。為了改變目前這種尷尬的局面,有關方面已向國家提出了建議:對新型墻材發展給與必要的政策支持,對粘土磚加大限制力度;調整部分墻材產品增值稅,將粘土磚的稅率由小規模納稅人6%恢復到增值稅稅率13%;對部分新型墻材產品恢復0%稅率。建議已經提出,能不能被采納還需要時間。不過,無論建議是否被接受,圍剿粘土磚的戰役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它要想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將會難上加難。
展望未來,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在今年召開的南北方兩次全國墻改辦主任工作會議上,陳福廣在分析未來墻改工作面臨的形勢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盡管在政策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但墻體材料革新已是大勢所趨,發展勢頭已不可逆轉。”與這段話相對應的是,《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中國未來一個時期必須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并逐步改變增長質量,從環境與發展的總體聯系出發,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這就意味著墻體材料既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居住需要,又要走節約土地、節省能源、綜合利廢的道路。據建設部提供的資料,“九五”期間,我國城市住宅建筑將達12億平方米,村鎮住宅25億平方米,到2000年,全國城市化水平達35%,這一強勁發展勢頭將持續到2010年以后。墻體材料是建筑業中使用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產品的質量、檔次、功能,因此,墻體材料工業必須改變目前檔次低、功能不全、產品不配套和以粘土磚為主體的落后局面;世界各國的實踐已經證明,住宅產業化必然推動住宅建設的工業化,推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型住宅體系的應用。墻體材料是住宅部品重要的主體組成部分,在住宅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發展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部品為重點,組織專業化、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才是它的出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們要求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美觀、低耗、舒適、價廉的小康型住宅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墻體材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不僅具有良好的建筑功能,還必須具有靈活多樣的品種、花色、規格、型號、檔次,同時,在相同的建筑面積內產生出更多的使用面積。
形勢的發展已經向建材工業,特別是墻體材料工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建材主管部門確定了未來墻體材料的發展重點:以混凝土空心砌塊、粘土空心制品、輕質板材等輕質、高強的新型材料作為墻體材料的主導產品;以粉煤灰、煤矸石燒結空心制品、粉煤灰加氣混凝土制品等利廢制品,頁巖磚、灰砂磚等非粘土制品,以及陶粒砌塊、火山灰砌塊、石膏砌塊、裝飾砌塊等建筑砌塊作為選擇產品;以防火、防水、保溫、隔熱、隔聲、無毒、安全的復合墻材及制品作為改善建筑功能的產品。在展望未來墻改發展前景時,陳福廣樂觀地說:作為一項事業,只要政策調控力度合適,各地機構穩定,工作思路對頭,墻改仍然會順利發展下去,即使短期內不能把“秦磚漢瓦”淘汰出局,至少也會扼制其增長的勢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終將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后代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看到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文物――“秦磚漢瓦”。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 相關內容
- 山西、內蒙古、河北、山東、遼寧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占... (點擊:4994 次)
-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么什么是創新?(答東北某參會代... (點擊:4075 次)
- 政策組合拳將嚴控煤電產能 設定落后產能淘汰標準 (點擊:2489 次)
- 設備企業為什么選擇和粉網合作? (點擊:4075 次)
- 廣西玉林讓新型墻材取代“秦磚漢瓦” (點擊:4167 次)
- 十七大對樓市影響有多大?政府或對房地產出重拳 (點擊:2512 次)
- “禁實”之后用什么蓋房 水泥磚到底宜不宜推廣? (點擊:4688 次)
- 武漢實心紅磚卷土重來 秦磚漢瓦何時退出舞臺 (點擊:3872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