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粉煤灰談起的“循環故事”
發布時間: 2007-01-29 00:00 查看: 5634次
鄂州發電公司是個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60萬千瓦,年消耗煤130萬噸。電廠最特別的建筑當屬一條空中廊道,兩層樓高,1000多米長,像條凌空的巨龍,“龍尾”伸在煙囪底下,“龍身”蜿蜒穿過整個廠區,“龍頭”最終伸向一片盆地狀的田野。
公司負責環保工作的唐復全帶著記者沿著廊道走到頭,他說,這個廊道是專門用來輸送粉煤灰的,盆地是原先設計的灰場,總面積50萬平方米,約800畝,原計劃使用壽命為30年。這個設計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廊道代表了當時處理粉煤灰的最新技術―――通過廊道,直接將粉煤灰輸送到灰場,進行堆積碾壓,然后在上面再覆蓋一層泥土,農民仍可種菜。
1999年和2000年,投產后的電廠采取這種方式掩埋了30萬噸粉煤灰。然而,埋到土層下的這30萬噸粉煤灰很快又被挖了出來:1999年后,粉煤灰搖身一變,成了日益緊俏的工業原料,再先進的處理技術也已經用不著了。
唐復全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電廠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率,1999年是52.3%,2000年是100.05%,2001年是124.1%,2002年是102.4%,2003年是100%。綜合利用率是實際利用的數量除以當年產生粉煤灰的數量,之所以出現超過100%的怪現象,就是從田野里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粉煤灰。
在灰場邊,唐復全笑著說:“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短命的礦藏,其產生只花了兩年時間,儲量只有30萬噸,只開采了兩年就壽終正寢了。”眼前的800畝耕地因不再充當掩埋場而虎口余生,一片片油菜花開得直晃人眼。
粉煤灰,從棘手的垃圾變成搶手的資源,得益于科技的進步。粉煤灰可以用作水泥的原料,而且摻進了粉煤灰的水泥性能顯著改善,可用作建筑高速公路和水庫大壩。讓粉煤灰真正成為香餑餑的,還是以其為主要原料的造磚技術的引進。
灰場旁邊有一片簇新的廠房,門口寫著“鄂州宇清建材有限責任公司”。這家企業是鄂州發電公司與其他兩家單位共同投資1400萬元,引進德國的一條砌磚生產線,年利用粉煤灰生產的各種建材產值約1200萬元。從鄂州市中心到電廠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所用的綠色布道磚,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
在電廠北門,記者看到排成長龍的購買粉煤灰的車輛。司機們告訴記者,為了能買到粉煤灰,他們往往排隊要排20多個小時。粉煤灰由廢變寶,給電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給社會帶來重大的生態效益。
鄂州市環保局局長阮漢文給電廠算了一筆賬,粉煤灰目前每噸20元,光賣粉煤灰每年新增利潤600萬元,這些粉煤灰加工成磚后,價值6000多萬元。而如果不循環利用粉煤灰,每年至少要花費300萬元的處理費,那800畝良田可能就不復存在,即使可以種菜,也無法實行深耕,可持續利用的價值會大打折扣。另一項間接生態效益就是,用粉煤灰生產的各種磚取代黏土制磚,又減少黏土制磚對土地資源的極大破壞。
鄂州發電公司對粉煤灰的開發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例證。傳統工業社會的經濟是一種物質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征為“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經濟增長主要依靠高強度地開采和消費資源以及高強度地破壞生態環境。循環經濟則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將人類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產和消費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達到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
40億元:逼出來的“循環效益”
循環經濟的效益到底有多大?鄂州市環保局局長阮漢文又以兩家企業為例,給記者算了算賬:
鄂城鋼鐵集團:工業用水循環使用,每年節省水費約3億多元;鋼渣過去堆成山,現在每年產鋼渣50萬噸,從中回收廢鋼20萬噸,價值4億元,加收廢鋼后產生30萬噸灰渣,一部分生產鋼渣水泥,年產值3000萬元,另一部分制磚,可制價值4500萬元的磚;高爐產生的水渣目前因可用于生產水泥而變廢為寶,每噸65元,每年賣水渣可賣1億元;高爐每年產生的33億方煤氣經綜合利用開發后,價值相當于3億元的標準煤。僅僅估算直接經濟效益,不計算相關產業,鄂鋼循環經濟產值每年約11.8億元。
程潮鐵礦:洗礦水循環利用后,一年節水1100萬噸,價值968萬元;采用先進的脫硫技術后,每年回收硫鐵礦8萬噸,價值1160萬元,若進一步開發為硫酸,價值2400萬元;每年200萬噸采礦廢石再開發,價值2000萬元。程潮鐵礦每年循環經濟產值約6500萬元。
據估算,如今,鄂州農業中循環經濟比重已占到了50%,工業中的比重也占到了25%左右,全市循環經濟產值約有40億元,可以說,循環經濟在鄂州已經有了一個好的起步。
按照阮漢文的比喻,傳統經濟是畫直線,循環經濟則是畫圓。他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不只是單個企業的事,最關鍵的是要政府通過引導和調控,使產業鏈能首尾相接,形成廢物資源化的閉合型結構,“說到底,循環經濟是政府逼出來的”。
鄂州市是借開礦、冶煉、水泥、建材等重工業發展起來的一座新型中等城市,過去每年有幾億噸污水排往長江和內湖,夏天經常出現大面積死魚的生態事故。2001年,鄂州市確定三個工業用水排水水源地,此外一律禁止排放工業廢水。政策出臺后,鄂鋼、程潮鐵礦等大企業不得不采用新技術,循環用水節約了巨額水費。
鄂州市礦產資源豐富,開山炸石一度將這個盆景式的花園城市弄得面目全非,而礦石因為開采容易而變得十分廉價。2001年,鄂州市出臺新政策,在市內確定了8個采礦點,在采礦點之外進行采礦的企業一律予以嚴懲。這項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的政策實行后,采礦秩序恢復正常,一些大企業憑借實力保證了原料需求,而過去棄之不用的廢礦石因此成為搶手貨,礦業企業借此邁向集約化經營之路。
阮漢文認為,政府引導循環經濟發展,必須要堅持“堵”、“疏”結合。比如,就利用粉煤灰、鋼渣、鐵渣等工業廢料生產各種磚的問題,鄂州市政府不僅明令限制黏土制磚產業的發展,以保護耕地,同時要對將工業廢料資源化的企業給予免稅政策,此外,還適時進行消費引導,在政府投資的各種工程中率先利用工業廢料生產的磚,起到良好的市場導向作用。
循環經濟:比“生態城市”更高的發展模式
2001年,新上任的鄂州市委書記馬榮華在進行深入調研后,提出了在鄂州“興山水園林城,建生態旅游城市”的大思路。其后,鄂州打響了“治湖”與“保江”兩大生態保衛戰。短短兩年時間,鄂州關停了污染嚴重的小水泥廠147座,小冶煉廠31家,小選金廠28家等,對所有不達標工業企業進行限期治理。通過采取這一系列嚴厲舉措,城區及周邊和長江沿線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整體提升,在湖北省環保局組織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鄂州市七項環境質量指標綜合得分在全省排名第一。
多年的生態城市建設為鄂州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鄂州市鄉村,生態農業已成氣候。鄂州市有65萬畝水面,可進行水產養殖的水面有52萬畝。在水產養殖實踐中,鄂州市摸索出魚鴨套養、魚珠混養、養豬―――沼氣―――種菜等模式,形成一個不斷產生效益的循環鏈。
鄂州較早提出了“生態工業”的概念,并將之付諸實踐。位于長江之濱的鄂城鋼鐵集團先后投入6億多元引進國外最新設備,并對40多個污染源進行了有效治理,僅一煉鋼分廠就削減煙粉塵2300多噸,被省政府授予“無公害清潔工廠”稱號;鄂城水泥廠投入7800萬元實施立窯改旋窯工程,每年削減煙粉塵2000多噸,使沿江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通過實踐摸索,鄂州在保持工業生產擴大和經濟增長的同時,初步建立起“資源―――生產―――產品―――消費―――廢棄物再資源化”的清潔閉環流動模式,把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靈巧產品的生態設計、生態消費和再生能源開發等融為一體,推進物質轉換循環,取得持續長效發展。
馬榮華說:“循環經濟比生態城市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循環經濟是當今時代以市場驅動為主導的產品工業向以生態規律為準則的綠色工業轉變的產業革命,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堅持生態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并重。”他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注重現代科技在生態循環經濟中的應用,注重利用生態設計手段,提高城市的生態調控功能,保持城市生態循環景觀格局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編輯:王新亞)
公司負責環保工作的唐復全帶著記者沿著廊道走到頭,他說,這個廊道是專門用來輸送粉煤灰的,盆地是原先設計的灰場,總面積50萬平方米,約800畝,原計劃使用壽命為30年。這個設計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廊道代表了當時處理粉煤灰的最新技術―――通過廊道,直接將粉煤灰輸送到灰場,進行堆積碾壓,然后在上面再覆蓋一層泥土,農民仍可種菜。
1999年和2000年,投產后的電廠采取這種方式掩埋了30萬噸粉煤灰。然而,埋到土層下的這30萬噸粉煤灰很快又被挖了出來:1999年后,粉煤灰搖身一變,成了日益緊俏的工業原料,再先進的處理技術也已經用不著了。
唐復全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電廠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率,1999年是52.3%,2000年是100.05%,2001年是124.1%,2002年是102.4%,2003年是100%。綜合利用率是實際利用的數量除以當年產生粉煤灰的數量,之所以出現超過100%的怪現象,就是從田野里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粉煤灰。
在灰場邊,唐復全笑著說:“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短命的礦藏,其產生只花了兩年時間,儲量只有30萬噸,只開采了兩年就壽終正寢了。”眼前的800畝耕地因不再充當掩埋場而虎口余生,一片片油菜花開得直晃人眼。
粉煤灰,從棘手的垃圾變成搶手的資源,得益于科技的進步。粉煤灰可以用作水泥的原料,而且摻進了粉煤灰的水泥性能顯著改善,可用作建筑高速公路和水庫大壩。讓粉煤灰真正成為香餑餑的,還是以其為主要原料的造磚技術的引進。
灰場旁邊有一片簇新的廠房,門口寫著“鄂州宇清建材有限責任公司”。這家企業是鄂州發電公司與其他兩家單位共同投資1400萬元,引進德國的一條砌磚生產線,年利用粉煤灰生產的各種建材產值約1200萬元。從鄂州市中心到電廠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所用的綠色布道磚,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
在電廠北門,記者看到排成長龍的購買粉煤灰的車輛。司機們告訴記者,為了能買到粉煤灰,他們往往排隊要排20多個小時。粉煤灰由廢變寶,給電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給社會帶來重大的生態效益。
鄂州市環保局局長阮漢文給電廠算了一筆賬,粉煤灰目前每噸20元,光賣粉煤灰每年新增利潤600萬元,這些粉煤灰加工成磚后,價值6000多萬元。而如果不循環利用粉煤灰,每年至少要花費300萬元的處理費,那800畝良田可能就不復存在,即使可以種菜,也無法實行深耕,可持續利用的價值會大打折扣。另一項間接生態效益就是,用粉煤灰生產的各種磚取代黏土制磚,又減少黏土制磚對土地資源的極大破壞。
鄂州發電公司對粉煤灰的開發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例證。傳統工業社會的經濟是一種物質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征為“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經濟增長主要依靠高強度地開采和消費資源以及高強度地破壞生態環境。循環經濟則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將人類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產和消費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達到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
40億元:逼出來的“循環效益”
循環經濟的效益到底有多大?鄂州市環保局局長阮漢文又以兩家企業為例,給記者算了算賬:
鄂城鋼鐵集團:工業用水循環使用,每年節省水費約3億多元;鋼渣過去堆成山,現在每年產鋼渣50萬噸,從中回收廢鋼20萬噸,價值4億元,加收廢鋼后產生30萬噸灰渣,一部分生產鋼渣水泥,年產值3000萬元,另一部分制磚,可制價值4500萬元的磚;高爐產生的水渣目前因可用于生產水泥而變廢為寶,每噸65元,每年賣水渣可賣1億元;高爐每年產生的33億方煤氣經綜合利用開發后,價值相當于3億元的標準煤。僅僅估算直接經濟效益,不計算相關產業,鄂鋼循環經濟產值每年約11.8億元。
程潮鐵礦:洗礦水循環利用后,一年節水1100萬噸,價值968萬元;采用先進的脫硫技術后,每年回收硫鐵礦8萬噸,價值1160萬元,若進一步開發為硫酸,價值2400萬元;每年200萬噸采礦廢石再開發,價值2000萬元。程潮鐵礦每年循環經濟產值約6500萬元。
據估算,如今,鄂州農業中循環經濟比重已占到了50%,工業中的比重也占到了25%左右,全市循環經濟產值約有40億元,可以說,循環經濟在鄂州已經有了一個好的起步。
按照阮漢文的比喻,傳統經濟是畫直線,循環經濟則是畫圓。他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不只是單個企業的事,最關鍵的是要政府通過引導和調控,使產業鏈能首尾相接,形成廢物資源化的閉合型結構,“說到底,循環經濟是政府逼出來的”。
鄂州市是借開礦、冶煉、水泥、建材等重工業發展起來的一座新型中等城市,過去每年有幾億噸污水排往長江和內湖,夏天經常出現大面積死魚的生態事故。2001年,鄂州市確定三個工業用水排水水源地,此外一律禁止排放工業廢水。政策出臺后,鄂鋼、程潮鐵礦等大企業不得不采用新技術,循環用水節約了巨額水費。
鄂州市礦產資源豐富,開山炸石一度將這個盆景式的花園城市弄得面目全非,而礦石因為開采容易而變得十分廉價。2001年,鄂州市出臺新政策,在市內確定了8個采礦點,在采礦點之外進行采礦的企業一律予以嚴懲。這項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的政策實行后,采礦秩序恢復正常,一些大企業憑借實力保證了原料需求,而過去棄之不用的廢礦石因此成為搶手貨,礦業企業借此邁向集約化經營之路。
阮漢文認為,政府引導循環經濟發展,必須要堅持“堵”、“疏”結合。比如,就利用粉煤灰、鋼渣、鐵渣等工業廢料生產各種磚的問題,鄂州市政府不僅明令限制黏土制磚產業的發展,以保護耕地,同時要對將工業廢料資源化的企業給予免稅政策,此外,還適時進行消費引導,在政府投資的各種工程中率先利用工業廢料生產的磚,起到良好的市場導向作用。
循環經濟:比“生態城市”更高的發展模式
2001年,新上任的鄂州市委書記馬榮華在進行深入調研后,提出了在鄂州“興山水園林城,建生態旅游城市”的大思路。其后,鄂州打響了“治湖”與“保江”兩大生態保衛戰。短短兩年時間,鄂州關停了污染嚴重的小水泥廠147座,小冶煉廠31家,小選金廠28家等,對所有不達標工業企業進行限期治理。通過采取這一系列嚴厲舉措,城區及周邊和長江沿線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整體提升,在湖北省環保局組織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鄂州市七項環境質量指標綜合得分在全省排名第一。
多年的生態城市建設為鄂州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鄂州市鄉村,生態農業已成氣候。鄂州市有65萬畝水面,可進行水產養殖的水面有52萬畝。在水產養殖實踐中,鄂州市摸索出魚鴨套養、魚珠混養、養豬―――沼氣―――種菜等模式,形成一個不斷產生效益的循環鏈。
鄂州較早提出了“生態工業”的概念,并將之付諸實踐。位于長江之濱的鄂城鋼鐵集團先后投入6億多元引進國外最新設備,并對40多個污染源進行了有效治理,僅一煉鋼分廠就削減煙粉塵2300多噸,被省政府授予“無公害清潔工廠”稱號;鄂城水泥廠投入7800萬元實施立窯改旋窯工程,每年削減煙粉塵2000多噸,使沿江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通過實踐摸索,鄂州在保持工業生產擴大和經濟增長的同時,初步建立起“資源―――生產―――產品―――消費―――廢棄物再資源化”的清潔閉環流動模式,把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靈巧產品的生態設計、生態消費和再生能源開發等融為一體,推進物質轉換循環,取得持續長效發展。
馬榮華說:“循環經濟比生態城市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循環經濟是當今時代以市場驅動為主導的產品工業向以生態規律為準則的綠色工業轉變的產業革命,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堅持生態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并重。”他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注重現代科技在生態循環經濟中的應用,注重利用生態設計手段,提高城市的生態調控功能,保持城市生態循環景觀格局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編輯:王新亞)
>> 相關內容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 (點擊:947 次)
- “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及第20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 (點擊:975 次)
- 粉煤灰(基)地聚物膠凝材料重點實驗室(籌)通過審查... (點擊:1187 次)
- 【投產】包頭市工業固廢資源化項目“波普和豐地聚物”... (點擊:1255 次)
- “蒸發結晶圈”企業如何向“新”而行?11月CTEF上海化... (點擊:1220 次)
- 針對建筑垃圾、粉煤灰等突出問題進行現場檢查,生態環... (點擊:4608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853 次)
- 迎“萬億”市場?!化工裝備巨頭企業9月11-13日進“川... (點擊:5597 次)
- 深圳環博會“專精特新專區” 重磅來襲! (點擊:13280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