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環經濟不是垃圾經濟
發布時間: 2006-03-23 00:00 查看: 1906次
●對生產中和消費后的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但是,中國版循環經濟的內涵和意義,卻要比一般的垃圾經濟深刻得多
●中國版的循環經濟被定義為是以3R原則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率或資源生產率為目標的生命周期經濟。3R指的是reduce (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 (資源化)
●中國版循環經濟涉及的內容,要比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以消費后廢棄物為重點的做法廣泛。中國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要發展節省稀缺性原材料的循環經濟,更要重點發展針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量資源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規劃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這標志著循環經濟在我國已經從一種學術理念和一般實踐升華為國家戰略。當前,一方面,我們充分看到發展循環經濟,符合中國在自然資本稀缺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的基本國情,是改變中國當前經濟粗放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我們又注意到在對發展循環經濟熱烈響應的過程中,也往往伴隨著對循環經濟的種種誤解。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許多人想當然地將循環經濟等同于垃圾經濟,簡單地把循環經濟歸結為是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資源化。
確實,對生產中和消費后的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方面。但是,中國版循環經濟的內涵和意義,卻要比一般的垃圾經濟深刻得多。胡錦濤總書記在談到循環經濟時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目前,聯合國等組織以及一些國家元首,也都認為中國的循環經濟,不是要建立一種簡單的環境管理模式,而是在探索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將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與垃圾經濟(Recycling Economy)區別開來。
首先在過程上,中國版的循環經濟被定義為是以3R原則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率或資源生產率為目標的生命周期經濟。3R指的是reduce (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 (資源化)。減量化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再使用的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而資源化則是通過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最終處理量。顯然,垃圾經濟只是3R經濟中的最后一個環節而不是全部。事實上,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曾經出現過三種不同的資源使用方式。一是傳統線形經濟與污染物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所謂“用完就扔模式”;二是在維持線形經濟模式的同時通過廢棄物資源化來減少污染排放的所謂“垃圾經濟模式”;三是包括整個3R過程、要求盡可能從全過程避免和減少廢棄物產生的經濟模式。這里,只有第三種才是循環經濟的方式。循環經濟不但要求從物質流動的全過程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產生,而且特別強調3R過程中前兩個過程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前兩個環節涉及到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轉變,而一般的廢棄物資源化并不改變現有的粗放式的經濟模式。
需要特別指出,垃圾經濟即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資源化,相對于傳統的末端治理雖然是明顯進步,但它仍然存在著重要局限:(1)垃圾經濟本質上仍然是事后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種預防性的措施。廢棄物資源化雖然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最終處理量,但不一定能夠減少經濟過程中的物質流動速度以及物質使用規模。例如,塑料包裝物被有效地回收利用并不能有效地減少塑料廢棄物的產生量。相反,由于塑料回收利用給人們帶來的進步錯覺,反而會加快塑料包裝物的使用速度以及擴大此類物質的使用規模。(2)以目前方式進行的垃圾經濟本身并不一定是一種環境友好的活動。運用現有的再生利用技術處理廢棄物需要大量耗費能源、水、電及其他許多物質,并將許多新的污染排放到環境之中。(3)如果資源化中的資源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會很高,只有高含量的再生利用才有利可圖。事實上,經濟循環中的效率與其規模關系至為密切。一般來說,物質循環范圍越小,從生態經濟效益上說就越合算。這就是說,清洗與重新使用一個瓶子(再使用原則)比起打碎它后燒制一個新瓶子(資源化原則)來更為有利。因此,物質作為原料進行資源化只應作為最終的解決辦法。
其次在對象上,中國版循環經濟涉及的內容,也要比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以消費后廢棄物為重點的做法廣泛。后者主要涉及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和資源化,而中國的循環經濟要求把3R原則應用到水資源、能源、土地資源、重要原材料等領域,以便通過循環經濟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走上節水、節能、節地、節材和環境友好的道路。根據中國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資料,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其稀缺性的大小排列依次為水、地、能、材。因此,中國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要發展節省稀缺性原材料(例如鐵、錳、鋁、銅等礦產資源)的循環經濟,更要重點發展針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量資源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考慮到中國自然資源和生態能力分布的空間不均衡性,各個地方尤其要針對本地區的稀缺對象發展有自己特點的循環經濟。
最后在主體上,中國的循環經濟不是被界定為由環保部門執行的一種環境管理行動,而是被界定為在國家總體指導下由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部門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籌協調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就使得有關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行動有可能走出被動應對的局面,而滲透到具有源頭意義的生產活動、消費活動和宏觀管理活動之中。這對政府、企業、社會面向循環經濟的共同行動提出了較高要求。政府部門應該通力合作,通過規劃、法律、經濟政策等手段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企業應該通過循環經濟改變生產方式,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積極的生態效益;社會應該通過循環經濟改變消費模式,建立起一種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版的循環經濟被定義為是以3R原則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率或資源生產率為目標的生命周期經濟。3R指的是reduce (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 (資源化)
●中國版循環經濟涉及的內容,要比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以消費后廢棄物為重點的做法廣泛。中國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要發展節省稀缺性原材料的循環經濟,更要重點發展針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量資源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規劃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這標志著循環經濟在我國已經從一種學術理念和一般實踐升華為國家戰略。當前,一方面,我們充分看到發展循環經濟,符合中國在自然資本稀缺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的基本國情,是改變中國當前經濟粗放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我們又注意到在對發展循環經濟熱烈響應的過程中,也往往伴隨著對循環經濟的種種誤解。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許多人想當然地將循環經濟等同于垃圾經濟,簡單地把循環經濟歸結為是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資源化。
確實,對生產中和消費后的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方面。但是,中國版循環經濟的內涵和意義,卻要比一般的垃圾經濟深刻得多。胡錦濤總書記在談到循環經濟時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目前,聯合國等組織以及一些國家元首,也都認為中國的循環經濟,不是要建立一種簡單的環境管理模式,而是在探索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將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與垃圾經濟(Recycling Economy)區別開來。
首先在過程上,中國版的循環經濟被定義為是以3R原則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率或資源生產率為目標的生命周期經濟。3R指的是reduce (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 (資源化)。減量化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再使用的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而資源化則是通過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最終處理量。顯然,垃圾經濟只是3R經濟中的最后一個環節而不是全部。事實上,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曾經出現過三種不同的資源使用方式。一是傳統線形經濟與污染物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所謂“用完就扔模式”;二是在維持線形經濟模式的同時通過廢棄物資源化來減少污染排放的所謂“垃圾經濟模式”;三是包括整個3R過程、要求盡可能從全過程避免和減少廢棄物產生的經濟模式。這里,只有第三種才是循環經濟的方式。循環經濟不但要求從物質流動的全過程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產生,而且特別強調3R過程中前兩個過程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前兩個環節涉及到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轉變,而一般的廢棄物資源化并不改變現有的粗放式的經濟模式。
需要特別指出,垃圾經濟即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資源化,相對于傳統的末端治理雖然是明顯進步,但它仍然存在著重要局限:(1)垃圾經濟本質上仍然是事后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種預防性的措施。廢棄物資源化雖然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最終處理量,但不一定能夠減少經濟過程中的物質流動速度以及物質使用規模。例如,塑料包裝物被有效地回收利用并不能有效地減少塑料廢棄物的產生量。相反,由于塑料回收利用給人們帶來的進步錯覺,反而會加快塑料包裝物的使用速度以及擴大此類物質的使用規模。(2)以目前方式進行的垃圾經濟本身并不一定是一種環境友好的活動。運用現有的再生利用技術處理廢棄物需要大量耗費能源、水、電及其他許多物質,并將許多新的污染排放到環境之中。(3)如果資源化中的資源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會很高,只有高含量的再生利用才有利可圖。事實上,經濟循環中的效率與其規模關系至為密切。一般來說,物質循環范圍越小,從生態經濟效益上說就越合算。這就是說,清洗與重新使用一個瓶子(再使用原則)比起打碎它后燒制一個新瓶子(資源化原則)來更為有利。因此,物質作為原料進行資源化只應作為最終的解決辦法。
其次在對象上,中國版循環經濟涉及的內容,也要比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以消費后廢棄物為重點的做法廣泛。后者主要涉及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和資源化,而中國的循環經濟要求把3R原則應用到水資源、能源、土地資源、重要原材料等領域,以便通過循環經濟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走上節水、節能、節地、節材和環境友好的道路。根據中國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資料,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其稀缺性的大小排列依次為水、地、能、材。因此,中國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要發展節省稀缺性原材料(例如鐵、錳、鋁、銅等礦產資源)的循環經濟,更要重點發展針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量資源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考慮到中國自然資源和生態能力分布的空間不均衡性,各個地方尤其要針對本地區的稀缺對象發展有自己特點的循環經濟。
最后在主體上,中國的循環經濟不是被界定為由環保部門執行的一種環境管理行動,而是被界定為在國家總體指導下由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部門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籌協調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就使得有關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行動有可能走出被動應對的局面,而滲透到具有源頭意義的生產活動、消費活動和宏觀管理活動之中。這對政府、企業、社會面向循環經濟的共同行動提出了較高要求。政府部門應該通力合作,通過規劃、法律、經濟政策等手段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企業應該通過循環經濟改變生產方式,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積極的生態效益;社會應該通過循環經濟改變消費模式,建立起一種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 相關內容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 (點擊:833 次)
- 2025第六屆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技術展覽... (點擊:1208 次)
- 針對建筑垃圾、粉煤灰等突出問題進行現場檢查,生態環... (點擊:4558 次)
- 熱烈祝賀“2024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戰... (點擊:13627 次)
- 2024工業固廢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點擊:20344 次)
- 2023中國(濟南)煤炭清潔博覽會定于2023年10月27日至... (點擊:4985 次)
- 【邀請函】2024第五屆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 (點擊:4754 次)
- 第 22 屆中國環博會 2021 上海國際垃圾分類與廚余垃圾... (點擊:3867 次)
- 粉煤灰、秸稈、裝修垃圾“變身”環保健康裝飾板 (點擊:4206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