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專家教授如何掏心解讀混凝土裂縫
發布時間: 2018-01-24 11:53 查看: 4504次
前言
混凝土開裂是土木建設工程的通病。當前,現代混凝土由于高效減水劑發展和廣泛使用而帶來根本性變化,但同時也增加了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對現代混凝土的認識不夠,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藝的發展也使得混凝土裂縫控制的技術難度大大增加。隨著工程建設模式的改變,過度追求工程進度不僅造成混凝土得不到充分養護,同時勢必導致混凝土追求高早強。那么,裂縫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影響和摧毀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呢?
1、沈陽建筑大學教授張巨松從材料方面的因素也對混凝土開裂進行了解讀,他認為,近年來我國混凝土開裂主要是水泥發生了變化、混凝土強度等級增加以及大體積混凝土用量增加的原因。
2、廉慧珍教授認為,按整體論的觀點,裂縫是一切侵蝕性介質侵入的通道,已有裂縫的擴展比新產生裂縫容易;已有裂縫的開展比新生成裂縫容易,所以早期開裂后期必然開裂,早期不裂的后期未必不裂,但是盡量減少早期形成的收縮應力則是必要的??刂圃缙诹芽p可減少后期裂縫的寬度和數量。
3、錢覺時認為,早期因收縮開裂是混凝土結構開裂的主要誘因,過大內外溫差引起的溫度應力足以導致混凝土開裂。開裂應力還與混凝土彈性模量,是否開裂與開裂應力大小、混凝土抗拉強度有關。
現代混凝土的水膠比變低,泌水速率減小,混凝土表層更容易變干;初裂時間顯著提前,養護需要提前,養護方法需要改進。而傳統的養護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混凝土的發張要求。
4、宋少民強調,目前我國住建部有強烈的意愿迅速推進高強混凝土的應用。希望大幅度提高其在混凝土中的比例,這里面潛在很大的危機,即是傳統思維和功利思想。有人批評當今高強混凝土工程時說過一句值得深思的話:用沒有必要的高強換來了更多的開裂。
那么,為什么保證混凝土結構抗裂比追求強度更重要?宋少民建議,混凝土結構安全重視強度,目前結構混凝土設計強度越來越高。但是應該意識到高強未必就耐久,人們可能認為高強混凝土密實,密實的混凝土耐久,這里需要一個前提就是不開裂。
那么,產生早期裂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廉慧珍教授總結:
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在約束下產生的拉應力達到混凝土同期抗拉強度的約65%;變形產生的應力和混凝土同期的彈性模量與松弛能力有關;強度提高,彈性模量提高,松弛能力減小;較高溫度下成長的抗拉強度與抗壓強度的比值比較低溫度下的低。
由此,我們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來控制早期裂縫的形成:
1、技術路線:控制開裂因素
廉慧珍教授認為,首先要控制溫度和濕度;其次,要減少約束;第三,降低混凝土開裂敏感性,盡量降低強度,減小用水量,使用開裂敏感性的水泥,優化骨料,使用抗裂性好的礦物摻合料;第四,成型工藝的施工是最后的和關鍵性的環節。
2、技術路線:重視早期養護
錢覺時教授認為,混凝土早期裂縫控制的關鍵點是要重視早期養護,在實際施工中可用技術和材料較多,比如養護劑、覆蓋養護、單分子膜養護劑等。其中他提到了減縮劑外涂養護技術、內養護技術以及內養護與膨脹劑的復合等。
3、技術路線:配合比做到“三低”
宋少民教授提出,為了獲得很好的抗裂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也必須進行一次重大的改變。即在保證和易性前提下遵循低水泥用量、低水膠比、低單位體積用水量的“三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技術路線。同時,要進行理念的變化,所謂混凝土耐久性可以用控制水膠比的辦法來控制是錯誤的。他認為,相比水膠比來說,用水量對控制開裂更為重要。
早期裂縫的控制各方有責
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是系統工程:設計、原材料的選用、混凝土的生產、混凝土結構施工、混凝土的養護,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給其他環節的控制增加非常大的難度。任一工程的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混凝土早期裂縫控制,不可能照搬其他工程,可參考其他工程的經驗,就像任一新建構筑物都需要進行設計一樣。
廉慧珍教授認為,建設主管方應該對工期、強度要有符合混凝土工程規律的合理要求;設計方則應該除結構設計外,做好構造設計盡量減小約束和應力集中,合理配筋;施工方要注意混凝土拌和物試配和制備、混凝土成型工藝操作以及合理驗收拌和物等環節;質量檢測和監督方面要負起檢測、監督的責任。
對于管理的建議,廉慧珍希望業內人士首先要加強合同意識,拒絕霸王條款;其次是加強檔案管理的工作;第三,社會的轉型升級需要各行各業的努力,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基于全民素質的提高,人人要從自己做起,把工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最后,底線最重要,否則就要付出代價。
探究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技術
技術1:將表面裂縫降低到盡可能低的程度,即早期裂縫控制;
技術2:提高混凝土表面密實度(無開裂但可能密實度較低),很多降低混凝土早期開裂技術可以明顯提高混凝土表層密實度;
技術3:地下結構應考慮可能的硫酸鹽侵蝕,即包括控制混凝土最高溫度,以防止延遲鈣釩石生成,少用或不用石灰石粉;
技術4:如可能應對所用骨料進行堿活性試驗;
技術5:后澆帶的處理。
>> 相關內容
- “蒸發結晶圈”企業如何向“新”而行?11月CTEF上?;?.. (點擊:1149 次)
- 【前沿技術】成本低于同類混凝土 25%以上,以粉煤灰, ... (點擊:34847 次)
- “零碳水泥和混凝土”有望變成現實!全球首例“太陽能... (點擊:4187 次)
- 注意! 假冒海螺水泥進入市場! 做出混凝土強度不夠! 一... (點擊:7052 次)
- 【專家對話】探索固體廢物粉煤灰綜合利用新途徑 (點擊:3460 次)
- 【關注】77種建筑材料將被禁止使用,看看為什么? (點擊:7578 次)
- 專家觀點丨朱法華:煙氣消白是美容 不是治病 (點擊:1991 次)
- GB/T 36534-2018陶粒發泡混凝土砌塊發布 (點擊:4542 次)
- 混凝土緩凝、速凝與假凝怎么破? (點擊:4350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