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水運交通主要技術政策(十一)
發布時間: 2004-01-06 00:00 查看: 2543次
十一、附 則
103.本技術政策自正式頒布之日起執行,同時廢止1985年下達的原《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
104.本技術政策的解釋權屬交通部。
105.各省市交通廳局及交通系統有關企事業單位可根據本技術政策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并定期將實施情況向部科學技術司作出書面報告。
附件二:
《公路、水運交通主要技術政策》
修訂和若干重要問題的說明
修訂說明
加速科技進步,真正把交通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是我國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技術政策作為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之一,是規范在技術進步進程中管理行為的準則,是用來回答和指導技術發展方向、目標、方針、任務和途徑的。因而,《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編制、頒布和實施,是促進交通行業科技進步的一件大事,它對我國未來交通事業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為了使交通系統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對本技術政策的編制、修訂過程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了解,現就修訂進程中的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1.修訂背景
80年代初,根據國家原四委(科委、計委、經委和建委)的要求,在交通部統一組織領導下,分領域、分專題開展了《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的研究論證和編制起草工作,并于1985年1月以交通部[85]交科技字20號文頒布試行。該技術政策實施10年來,已先后兩次就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和評價,其結果表明:基本上符合我國國情的,也是與當時交通行業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效益。但是,由于我國宏觀形勢的深刻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體制的轉軌,以及當今世界科技的快速發展,該技術政策在許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公路、水運交通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必要作一次新的調整、修訂和補充工作。為此,我部在"九五"科技進步"通達計劃"中將《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列為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并委托部科技信息研究所開展研究,以便在過去評價研究和開展其它與技術政策有關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和編制形成新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及相應的編制說明。部科技信息研究所開展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有:郭廷結(項目組組長)、尚留占、石友服、李揚等四人。
自今年第二委度開始,國家科委、計委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的需要,為了加快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先后決定對80年代研究制定的技術政策進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啟動若干重要領域技術政策和《國家產業技術政策要點》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我部對此亦作了部署,分別組織班子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和編制工作。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對原技術政策執行情況經過近十個月的調研、評估和廣泛征求交通部門有關領導、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了《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報審稿)。
2.編制原則
歸納起來在本技術政策的研究、起草和完善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必須體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精神。要有利于促進和加快公路、水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為此,應正確區分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充分發揮技術政策對全行業科技進步的導向作用,以明確公路、不運行業宏觀管理中的重大技術政策問題為重點。
(2)必須符合黨和國家提出的有關路線、方針、政策和法規。要以此為根本依據和指導思想,結合交通行業的發展現狀,并針對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適合交通行業特點及其發展變化的技術政策,以指導和加速全行業的科技進步,是我們對原技術政策進行修訂、補充,并提出新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根本目的。
(3)必須明確公路的水運生產、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技術領域、方向、目標、重點和途徑等。要回答發展什么技術、淘汰什么技術,形成什么樣的技術結構等問題,并具有前瞻性、預測性、針對性和指導性。要有利于:促進公路、水運事業的快速、協調、穩定發展;促進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技術結構、產品(服務)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4)必須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的應用。要加快公路、水運行業的信息化進程,特別是GPS、GIS和EDI等技術在公路、水運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應用;要大力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公路、水運傳統產業的舊形態,積極開發應用智能運輸技術(ITS)、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制造(CAM)技術、現代控制和自動化技術、航測和遙感技術等。
(5)必須體現最新科研成果,提高技術轉化工作,為各領域(或專業)的技術結構調整和優化指明方向。在繼續完善和加強政府主導型技術推廣工作、擴大科技成果應用范圍、取得規模效益的同時,培育和利用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并逐步使企業成為科技投入,技術開發和轉化的主體。
(6)必須符合世界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要在準確把握交通行業各領域(或專業)科技發展趨勢和動向的基礎上,確定各領域(或專業)技術開發和技術引進的重點,切實做好引進、消化與自主開發和創新相結合,統籌安排,互相促進。
(7)必須注意政策的綜合配套。首先,技術政策要與其它有關政策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公路、水運事業發展;其次,技術政策本身要注意完整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等。
3.工作程序
為了保證技術政策條文及其編制說明的撰寫質量和時間進度,此項工作的開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編制前的準備階段。為了使各有關領導部門和專家全面了解我部在技術政策評估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為了向有關專家在修訂、補充和完善技術政策條文及其編制說明提供借鑒和參考,部科技信息研究所課題組通過各有關單位的課題負責人或專家,把"八五"期間與技術政策相關領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了較系統、全面的歸納和匯總,形成了《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評估和研究匯總稿》(約10萬字);為了統一認識,便于匯總,還就編制《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有關重大問題作了統一的規定,并以書面形式提出了:"關于《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編制原則、具體要求和總體框架的建議",以供有關領導部門和專家審查、討論和編制、完善技術政策修訂稿之參考。
(2)分工草擬階段。由于考慮到技術政策的編制和修訂工作,是一項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而,除課題組分領域、分專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編制外,還繳請了各有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參加該技術政策(初擬稿)的修訂、起草和審議、把關工作。先后參與該項工作的主要專家和領導有:張叔輝、陳順鈺、陳建成、程英華、李剛、郭成寶、樓漢錚、勞輝、張元方、石寶林、李亞茹、徐如鏡、高祖偉、陳其華、沈永生、曲長志、柴長清、陳棣生、茅慶譚、顧虎良、李定楚等,特別是陳順鈺同志自始至終給予許多指導和幫助。
(3)核稿修訂階段。在課題組和有關領域專家分別提出技術政策條文及其說明初擬稿的基礎上,通過融合、匯總和分片征求意見后,根據各有關方面的修改和補充建議,再經過核稿修訂和加工整理,正式提出技術政策條文初稿及其編制說明。
(4)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階段。按照滾動推進和逐步完善的做法,在"初稿"的基礎上,采取召開專題座談會、發文征集書面意見和利用有關會議等多種開式廣泛征求和收集各方面對"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在集思廣益和反復征求意見的同時,課題組通過對這些意見和建議的逐條研究和吸納,使"征求意見稿"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最終形成報審稿。
(5)審查報批階段。技術政策作為政策文件,是規范在技術進步進程中管理行為的準則,因而,在正式頒布實施之前,必須履行嚴格的審查報批手續。據此,技術政策報審稿提交交通部工程技術委員會(擴大會議)審議并修訂后,再報部黨組審批,以部文正式頒布實施。
4.主要特點
新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與1985年頒布試行的技術政策相比,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從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高度出發,正確區分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充分發揮技術政策對全行業科技進步的導向作用,條例始終以公路、水運發展中的重大技術政策問題為重點,把原技術政策中屬于企業行為的條款剔除;
(2)根據交通事業發展的宏觀需要,按照"三主一支持"建設規劃的構想,研究形成了新的總體框架,包括:11章,共105條。其中,汽車運輸站場、信息化、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技術監督等是這次修改、完善后新增的部分;
(3)根據世界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把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各有關領域的政策條文中,都高度重視高新技術在公路、水運建設、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應用;
(4)針對我國公路、水運行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現狀和趨勢,對優先發展的技術領域、方向、目標、方針、重點和途徑等作出統一、明確的規定,使政策條文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前瞻性,為推動交通行業技術結構、產品(服務)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研究、編制工作,自今年3月份從準備階段開始至今年底完成全部報審工作止,我部各業務司局、省(區、市)交通廳(局)、交通系統大中企業(集團)、科研單位和院校的許多領導和專家親自參與編制、起草和修改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制過程中,先后召開研討會8次,累計與會的領導和專家186人次,收到部有關業務司局、省市交通廳(局)、企事業單位和大專學校書面意見64份。因而,如果說本次新撰寫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話,那么,它不僅凝聚了編制研究人員的艱辛,而且也包含了各有關領導和專家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反映了交通建設和運輸生產實踐中對科技進步工作規律性的深刻認識和系統總結,代表了當前交通系統的最高水平,該成果是各有關方面、各領域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103.本技術政策自正式頒布之日起執行,同時廢止1985年下達的原《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
104.本技術政策的解釋權屬交通部。
105.各省市交通廳局及交通系統有關企事業單位可根據本技術政策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并定期將實施情況向部科學技術司作出書面報告。
附件二:
《公路、水運交通主要技術政策》
修訂和若干重要問題的說明
修訂說明
加速科技進步,真正把交通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是我國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技術政策作為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之一,是規范在技術進步進程中管理行為的準則,是用來回答和指導技術發展方向、目標、方針、任務和途徑的。因而,《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編制、頒布和實施,是促進交通行業科技進步的一件大事,它對我國未來交通事業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為了使交通系統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對本技術政策的編制、修訂過程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了解,現就修訂進程中的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1.修訂背景
80年代初,根據國家原四委(科委、計委、經委和建委)的要求,在交通部統一組織領導下,分領域、分專題開展了《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的研究論證和編制起草工作,并于1985年1月以交通部[85]交科技字20號文頒布試行。該技術政策實施10年來,已先后兩次就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和評價,其結果表明:基本上符合我國國情的,也是與當時交通行業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效益。但是,由于我國宏觀形勢的深刻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體制的轉軌,以及當今世界科技的快速發展,該技術政策在許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公路、水運交通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必要作一次新的調整、修訂和補充工作。為此,我部在"九五"科技進步"通達計劃"中將《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列為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并委托部科技信息研究所開展研究,以便在過去評價研究和開展其它與技術政策有關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和編制形成新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及相應的編制說明。部科技信息研究所開展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有:郭廷結(項目組組長)、尚留占、石友服、李揚等四人。
自今年第二委度開始,國家科委、計委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的需要,為了加快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先后決定對80年代研究制定的技術政策進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啟動若干重要領域技術政策和《國家產業技術政策要點》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我部對此亦作了部署,分別組織班子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和編制工作。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對原技術政策執行情況經過近十個月的調研、評估和廣泛征求交通部門有關領導、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了《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報審稿)。
2.編制原則
歸納起來在本技術政策的研究、起草和完善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必須體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精神。要有利于促進和加快公路、水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為此,應正確區分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充分發揮技術政策對全行業科技進步的導向作用,以明確公路、不運行業宏觀管理中的重大技術政策問題為重點。
(2)必須符合黨和國家提出的有關路線、方針、政策和法規。要以此為根本依據和指導思想,結合交通行業的發展現狀,并針對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適合交通行業特點及其發展變化的技術政策,以指導和加速全行業的科技進步,是我們對原技術政策進行修訂、補充,并提出新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根本目的。
(3)必須明確公路的水運生產、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技術領域、方向、目標、重點和途徑等。要回答發展什么技術、淘汰什么技術,形成什么樣的技術結構等問題,并具有前瞻性、預測性、針對性和指導性。要有利于:促進公路、水運事業的快速、協調、穩定發展;促進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技術結構、產品(服務)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4)必須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的應用。要加快公路、水運行業的信息化進程,特別是GPS、GIS和EDI等技術在公路、水運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應用;要大力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公路、水運傳統產業的舊形態,積極開發應用智能運輸技術(ITS)、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制造(CAM)技術、現代控制和自動化技術、航測和遙感技術等。
(5)必須體現最新科研成果,提高技術轉化工作,為各領域(或專業)的技術結構調整和優化指明方向。在繼續完善和加強政府主導型技術推廣工作、擴大科技成果應用范圍、取得規模效益的同時,培育和利用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并逐步使企業成為科技投入,技術開發和轉化的主體。
(6)必須符合世界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要在準確把握交通行業各領域(或專業)科技發展趨勢和動向的基礎上,確定各領域(或專業)技術開發和技術引進的重點,切實做好引進、消化與自主開發和創新相結合,統籌安排,互相促進。
(7)必須注意政策的綜合配套。首先,技術政策要與其它有關政策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公路、水運事業發展;其次,技術政策本身要注意完整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等。
3.工作程序
為了保證技術政策條文及其編制說明的撰寫質量和時間進度,此項工作的開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編制前的準備階段。為了使各有關領導部門和專家全面了解我部在技術政策評估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為了向有關專家在修訂、補充和完善技術政策條文及其編制說明提供借鑒和參考,部科技信息研究所課題組通過各有關單位的課題負責人或專家,把"八五"期間與技術政策相關領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了較系統、全面的歸納和匯總,形成了《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評估和研究匯總稿》(約10萬字);為了統一認識,便于匯總,還就編制《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有關重大問題作了統一的規定,并以書面形式提出了:"關于《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編制原則、具體要求和總體框架的建議",以供有關領導部門和專家審查、討論和編制、完善技術政策修訂稿之參考。
(2)分工草擬階段。由于考慮到技術政策的編制和修訂工作,是一項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而,除課題組分領域、分專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編制外,還繳請了各有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參加該技術政策(初擬稿)的修訂、起草和審議、把關工作。先后參與該項工作的主要專家和領導有:張叔輝、陳順鈺、陳建成、程英華、李剛、郭成寶、樓漢錚、勞輝、張元方、石寶林、李亞茹、徐如鏡、高祖偉、陳其華、沈永生、曲長志、柴長清、陳棣生、茅慶譚、顧虎良、李定楚等,特別是陳順鈺同志自始至終給予許多指導和幫助。
(3)核稿修訂階段。在課題組和有關領域專家分別提出技術政策條文及其說明初擬稿的基礎上,通過融合、匯總和分片征求意見后,根據各有關方面的修改和補充建議,再經過核稿修訂和加工整理,正式提出技術政策條文初稿及其編制說明。
(4)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階段。按照滾動推進和逐步完善的做法,在"初稿"的基礎上,采取召開專題座談會、發文征集書面意見和利用有關會議等多種開式廣泛征求和收集各方面對"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在集思廣益和反復征求意見的同時,課題組通過對這些意見和建議的逐條研究和吸納,使"征求意見稿"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最終形成報審稿。
(5)審查報批階段。技術政策作為政策文件,是規范在技術進步進程中管理行為的準則,因而,在正式頒布實施之前,必須履行嚴格的審查報批手續。據此,技術政策報審稿提交交通部工程技術委員會(擴大會議)審議并修訂后,再報部黨組審批,以部文正式頒布實施。
4.主要特點
新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與1985年頒布試行的技術政策相比,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從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高度出發,正確區分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充分發揮技術政策對全行業科技進步的導向作用,條例始終以公路、水運發展中的重大技術政策問題為重點,把原技術政策中屬于企業行為的條款剔除;
(2)根據交通事業發展的宏觀需要,按照"三主一支持"建設規劃的構想,研究形成了新的總體框架,包括:11章,共105條。其中,汽車運輸站場、信息化、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技術監督等是這次修改、完善后新增的部分;
(3)根據世界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把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各有關領域的政策條文中,都高度重視高新技術在公路、水運建設、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應用;
(4)針對我國公路、水運行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現狀和趨勢,對優先發展的技術領域、方向、目標、方針、重點和途徑等作出統一、明確的規定,使政策條文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前瞻性,為推動交通行業技術結構、產品(服務)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的研究、編制工作,自今年3月份從準備階段開始至今年底完成全部報審工作止,我部各業務司局、省(區、市)交通廳(局)、交通系統大中企業(集團)、科研單位和院校的許多領導和專家親自參與編制、起草和修改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制過程中,先后召開研討會8次,累計與會的領導和專家186人次,收到部有關業務司局、省市交通廳(局)、企事業單位和大專學校書面意見64份。因而,如果說本次新撰寫的《公路、水運主要技術政策》修訂稿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話,那么,它不僅凝聚了編制研究人員的艱辛,而且也包含了各有關領導和專家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反映了交通建設和運輸生產實踐中對科技進步工作規律性的深刻認識和系統總結,代表了當前交通系統的最高水平,該成果是各有關方面、各領域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 相關內容
- 【政策】國家發改委:加快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點擊:31446 次)
- 生態環境部等18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點擊:37157 次)
-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級?且看2018五大關鍵... (點擊:16062 次)
- 【地方政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 (點擊:15413 次)
- 【地方政策】《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方... (點擊:16443 次)
- 一文了解2018年最受關注的全國固廢行業政策、標準動態... (點擊:15642 次)
- 【地方動態】寧夏銀川:關于開展全市范圍內涉工業固體... (點擊:7449 次)
- 政策 | 住建部:穩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點擊:6703 次)
- 2018年有哪些裝配式新政策發布! (點擊:7524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