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水運交通主要技術政策(八)
發布時間: 2004-01-06 00:00 查看: 2429次
八、信息化
74.全面規劃和建設交通運輸信息網(CTInet),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按照"統籌規劃、聯合建設、統一標準、公專結合、資源共享、重點突破"的指導方針,形成一個能覆蓋整個公路、水運交通運輸系統,并可外聯國際互聯網絡和國內其他重要信息網絡,向社會開放的交通行業專業性的信息互聯網絡,大幅度提高運輸效率、質量和效益,為智能運輸系統(ITS)的發展奠定信息化基礎。
75.盡快建立公專結合的交通信網。遵循"發揮國家通信網的主導作用和專用通信網的能力,形成全國統一的通信網體系"的原則,繼續發揮交通專用衛星通信網的能力,充分利用國家公用通信網和高速公路通信系統,建立和完善交通運輸互聯通信網絡。
76.重點建設和完善CTInet主網,形成交通宏觀管理信息網。按照集中規劃、分散建設、以主帶全、盡快開通、分期擴展的模式,建立和完善連接交通部、各省市交通廳局,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屬行政事業單位、部屬大型企業集團和主要港口的互聯網。主網各級節點要采用客戶機/服務器的體系結構,根據實用、先進、經濟的原則,統籌考慮系統的開放性和安全性及近期和遠期發展的要求,合理選擇和配置計算機硬軟件系統。網絡系統軟件要配置電子郵件(Email)、EDI及環球網(WWW)等主要檢索服務軟件。同時,要大力建設和完善交通部和各省市交通廳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及交通基本數據庫群等。
77.加強交通基本數據庫群建設。根據統籌規劃、聯合建設、講究實效、共同受益的原則,大力加強面向各級交通主管部門、企業和社會的公路、港口、航道等交通基本數據庫群的建設和開發利用,以支持CTInet網及其社會服務功能。
78.重點建設交通EDI網。要以CTInet網為依托,以港口為中心,以碼頭、船公司(承運單位)、船舶代理、貨運代理、理貨公司,以及其它運輸方式、主要貨主和監管、銀行、保險等部門或單位為主要服務對象,實現集裝箱、大宗散貨和件雜貨水路運輸單證的電子自動傳輸和交換,逐步形成以港航為主體,覆蓋外貿運輸全過程的水運EDI系統。積極開發和推廣公路運輸EDI系統,逐步實現公路集裝箱和零擔貨運輸單證的電子自動傳輸和交換。
79.大力開發和建設交通運輸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和運輸信息服務系統。要在交通運輸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等各主要業務環節,大力普及計算機應用;在企業轉機建制、經營管理逐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基礎上,采用客戶機/服務器的體系結構建立企業局域網管理信息系統及相應的數據庫;到2000年大型運輸企業要全面普及計算機應用,中小型運輸企業達到50%以上,以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支持CTInet主網及EDI網的正常運轉。要以區域運輸交易市場和大型貨運配載服務企業等為重點,建立運輸信息服務網,為貨主、承運者和政府主管部門等提供客貨運輸市場信息和相關服務。
80.建設交通科技信息網,為實施"科教興交"戰略服務。通過CTInet聯接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接入國際互聯網,并致力于開發利用交通基礎性科技信息資源和市場性交通科技交易信息資源,為交通行業和社會服務。
81.建設水上安全監督信息網及其相應的通信保障系統。要形成布局合理的水上安全監督網絡及以衛星通信為主的水上交通安全專用通信網,全面建成并實施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GMDSS),在沿海主要港口建立值班海岸電臺,配置完善的搜救安全通信終端;從事國際航行的船舶應按要求及所航行的海區配備必要的航行設備,并根據世界導航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各航區船舶航行安全的實際需要,積極開發應用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ECDIS)及其它導航設施,實現船舶遇險報警和通信的自動化;其它運輸和工程船舶亦應按實際需要配備相應設備,逐步實現航行船舶與岸上通信的自動化;要按照搜救業務工作的需要,設置必要的國際海事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臺站;要積極建設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和安全保證信息網,使各信息系統互聯構成水上安全信息系統,實現船舶進出港簽證工作電子化、數字化、與有關港航單位進行EDI數據交換,并為船舶單位和口岸單位提供信息咨詢。
82.積極發展和改進公路、水運業務管理通信網。干線高等級公路通信,要采用光纖通信系統;一般干線公路通信推廣集群通信技術,逐步實現鏈狀覆蓋。內河干線船舶與陸上單位的通信,發展架空光纜、數字微波、一點多址微波或其它適宜的通信手段。主要港口和公路樞紐站通信,采用數字交換技術,匯接公用通信基礎網和公路、內河干線通信及集群通信系統,并相應地改造和匯接現有區域甚高頻(VHF)、高頻(HF)電話系統。內河船舶和車輛調度、管理通信,要采用以集群通信技術、VHF電話等為主的移動通信網。船舶、車輛通信導航要重點發展GPS。要在統籌規劃基礎上,逐步建立實時差分基準臺網,開發和應用船載和車載GPS接收機及電子海圖、地圖。
83.制定和實施交通信息化標準和規范。要根據全球信息網絡化的趨勢,緊緊圍繞公路、水運基礎數據庫群、交通信息化重點建設項目和CTInet建設,優先研究有關指標、代碼和網絡傳輸標準等,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交通信息標準體系。要盡量采用國際標準和規范或國際上通用的事實標準和規范;凡必須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編制和修訂的標準和規范,應與各有關部門的規范和標準協調一致。
74.全面規劃和建設交通運輸信息網(CTInet),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按照"統籌規劃、聯合建設、統一標準、公專結合、資源共享、重點突破"的指導方針,形成一個能覆蓋整個公路、水運交通運輸系統,并可外聯國際互聯網絡和國內其他重要信息網絡,向社會開放的交通行業專業性的信息互聯網絡,大幅度提高運輸效率、質量和效益,為智能運輸系統(ITS)的發展奠定信息化基礎。
75.盡快建立公專結合的交通信網。遵循"發揮國家通信網的主導作用和專用通信網的能力,形成全國統一的通信網體系"的原則,繼續發揮交通專用衛星通信網的能力,充分利用國家公用通信網和高速公路通信系統,建立和完善交通運輸互聯通信網絡。
76.重點建設和完善CTInet主網,形成交通宏觀管理信息網。按照集中規劃、分散建設、以主帶全、盡快開通、分期擴展的模式,建立和完善連接交通部、各省市交通廳局,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屬行政事業單位、部屬大型企業集團和主要港口的互聯網。主網各級節點要采用客戶機/服務器的體系結構,根據實用、先進、經濟的原則,統籌考慮系統的開放性和安全性及近期和遠期發展的要求,合理選擇和配置計算機硬軟件系統。網絡系統軟件要配置電子郵件(Email)、EDI及環球網(WWW)等主要檢索服務軟件。同時,要大力建設和完善交通部和各省市交通廳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及交通基本數據庫群等。
77.加強交通基本數據庫群建設。根據統籌規劃、聯合建設、講究實效、共同受益的原則,大力加強面向各級交通主管部門、企業和社會的公路、港口、航道等交通基本數據庫群的建設和開發利用,以支持CTInet網及其社會服務功能。
78.重點建設交通EDI網。要以CTInet網為依托,以港口為中心,以碼頭、船公司(承運單位)、船舶代理、貨運代理、理貨公司,以及其它運輸方式、主要貨主和監管、銀行、保險等部門或單位為主要服務對象,實現集裝箱、大宗散貨和件雜貨水路運輸單證的電子自動傳輸和交換,逐步形成以港航為主體,覆蓋外貿運輸全過程的水運EDI系統。積極開發和推廣公路運輸EDI系統,逐步實現公路集裝箱和零擔貨運輸單證的電子自動傳輸和交換。
79.大力開發和建設交通運輸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和運輸信息服務系統。要在交通運輸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等各主要業務環節,大力普及計算機應用;在企業轉機建制、經營管理逐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基礎上,采用客戶機/服務器的體系結構建立企業局域網管理信息系統及相應的數據庫;到2000年大型運輸企業要全面普及計算機應用,中小型運輸企業達到50%以上,以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支持CTInet主網及EDI網的正常運轉。要以區域運輸交易市場和大型貨運配載服務企業等為重點,建立運輸信息服務網,為貨主、承運者和政府主管部門等提供客貨運輸市場信息和相關服務。
80.建設交通科技信息網,為實施"科教興交"戰略服務。通過CTInet聯接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接入國際互聯網,并致力于開發利用交通基礎性科技信息資源和市場性交通科技交易信息資源,為交通行業和社會服務。
81.建設水上安全監督信息網及其相應的通信保障系統。要形成布局合理的水上安全監督網絡及以衛星通信為主的水上交通安全專用通信網,全面建成并實施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GMDSS),在沿海主要港口建立值班海岸電臺,配置完善的搜救安全通信終端;從事國際航行的船舶應按要求及所航行的海區配備必要的航行設備,并根據世界導航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各航區船舶航行安全的實際需要,積極開發應用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ECDIS)及其它導航設施,實現船舶遇險報警和通信的自動化;其它運輸和工程船舶亦應按實際需要配備相應設備,逐步實現航行船舶與岸上通信的自動化;要按照搜救業務工作的需要,設置必要的國際海事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臺站;要積極建設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和安全保證信息網,使各信息系統互聯構成水上安全信息系統,實現船舶進出港簽證工作電子化、數字化、與有關港航單位進行EDI數據交換,并為船舶單位和口岸單位提供信息咨詢。
82.積極發展和改進公路、水運業務管理通信網。干線高等級公路通信,要采用光纖通信系統;一般干線公路通信推廣集群通信技術,逐步實現鏈狀覆蓋。內河干線船舶與陸上單位的通信,發展架空光纜、數字微波、一點多址微波或其它適宜的通信手段。主要港口和公路樞紐站通信,采用數字交換技術,匯接公用通信基礎網和公路、內河干線通信及集群通信系統,并相應地改造和匯接現有區域甚高頻(VHF)、高頻(HF)電話系統。內河船舶和車輛調度、管理通信,要采用以集群通信技術、VHF電話等為主的移動通信網。船舶、車輛通信導航要重點發展GPS。要在統籌規劃基礎上,逐步建立實時差分基準臺網,開發和應用船載和車載GPS接收機及電子海圖、地圖。
83.制定和實施交通信息化標準和規范。要根據全球信息網絡化的趨勢,緊緊圍繞公路、水運基礎數據庫群、交通信息化重點建設項目和CTInet建設,優先研究有關指標、代碼和網絡傳輸標準等,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交通信息標準體系。要盡量采用國際標準和規范或國際上通用的事實標準和規范;凡必須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編制和修訂的標準和規范,應與各有關部門的規范和標準協調一致。
>> 相關內容
- 【政策】國家發改委:加快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點擊:31447 次)
- 生態環境部等18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點擊:37157 次)
-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級?且看2018五大關鍵... (點擊:16062 次)
- 【地方政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 (點擊:15413 次)
- 【地方政策】《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方... (點擊:16443 次)
- 一文了解2018年最受關注的全國固廢行業政策、標準動態... (點擊:15642 次)
- 【地方動態】寧夏銀川:關于開展全市范圍內涉工業固體... (點擊:7449 次)
- 政策 | 住建部:穩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點擊:6703 次)
- 2018年有哪些裝配式新政策發布! (點擊:7524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