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水運交通主要技術政策(七)
發布時間: 2004-01-06 00:00 查看: 2438次
七、船舶運輸
63.充分開發和利用水運資源,大力發展水路運輸。遠洋運輸應符合國際慣例,積極參與國際航運市場服務與競爭,多方拓寬外貿運輸業務。沿海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南北干線運輸系統,大力開拓和改善海峽、海灣、陸島及島嶼間運輸,逐步形成完善的完善的沿海運輸體系。內河運輸要以簡統、選優船型、機型和提高船舶平均噸位為重點,按航道等級標準和航區特點統一船型尺度,研制和推廣技術經濟性能好的定型船舶,發展江海直達運輸,限制小馬力自航駁的發展,并逐步淘汰水泥船和不符合標準的鋼質船。積極推廣鐵水、公水、管水聯運,特別是集裝箱多式聯運,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發展。
64.適應運輸需求和運輸市場變化,發展多種運輸方式。在重點突破煤炭、礦石、散糧 、化肥、水泥等大宗散貨運輸系統薄弱環節的基礎上,形成經濟合理、技術先進、完善、高效,船、港、航相配套,裝、卸及其支持系統相協調的海上散貨運輸系統;在陸島、海峽和海灣間,要積極發展滾裝運輸。內河航線要大力發展分節駁頂推運輸或自航駁頂推船組,件雜貨和集裝箱應積極采用多用途船運輸。
65.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建立結構合理的集裝箱運輸船隊。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和集疏運系統,并逐步實現集裝箱設備系統的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和我國外貿件雜貨運輸集裝箱化,為國際集裝箱運輸提供優質、快捷、高效、全程服務。集裝箱船隊應以發展全集裝箱船為主,大、中、小相結合,協調發展。遠洋各主要干線以發展大型集裝箱船為主;近洋和一般航線以發展中小型集裝箱船為宜;沿海航線以小型集裝箱船和多用途船為主;江海航線可采用小型的江海直達集裝箱船或多用途船;長江及其他內河以發展運輸集裝箱為主的多用途船,適當發展自航駁頂推船組。
66.調整客運發展方向,適應高速化和旅游化的要求。要以區域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為依托,在客運量大的中短途航線上,大力發展高速客船,建立區域性的水上高速客運系統,并加強對消波技術的開發應用;在旅游資源豐富的中長途航線上,積極發展旅游船,改善艙室居住條件,增加娛樂設施,形成集旅游、娛樂、餐飲為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逐步改造、淘汰常規客船和普通客貨船。
67.調整船型結構,優化船隊構成。船隊構成應與港口、航道和貨源結構變化相適應,在不斷提高船舶平均噸位的同時,實行大中小型和專用與多用途相結合的方針,并充分考慮件雜貨集裝箱化和大宗散貨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趨向。煤碳、礦石、石油、散糧等海上散貨運輸,要在港口條件許可、航距較長情況下,盡量采用大噸位船舶(含淺吃水肥大型船),發展以大噸位船舶為主力的散貨船隊,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各內河干線都要隨貨物批量的增長和港口、航道條件的改善,努力提高船隊或船舶的平均噸位,并提倡發展自航駁。長江干線以發展萬噸級分節駁頂推船隊為主。
68.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逐步改進船舶運輸的技術構成。要切實加強對船舶運輸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提高船舶運輸過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逐步實現船舶管理動態化、實時化和船岸一體化。要積極開發和研究第五代集裝箱船、高速客船、客/車滾裝船、自卸船、江海直達船、散裝水泥船、液化石油氣(LPG)和液化天然氣(LNG)船及綜合節能船等;內河要大力推廣雙尾船型、大徑深比技術和三機三槳技術等節能新船型和新技術。
69.確定合理的船舶使用年限,降低平均船齡。船舶使用年限應按航區、船型、實際技術狀況和維護保養狀況而定。要嚴格控制老齡、超齡船舶進入國內運輸市場。各主要船型的大致年限為:海洋化學品船、危險品船、油船和液化氣船18~20年,散貨船、滾裝船和集裝箱船20~22年,雜貨船和多用途船25年,內河油船和油駁20年,客貨船、旅游船、機動駁和駁船24年,分節駁船和推(拖)船22年,高速客船和玻璃鋼結構船10~15年。
70.嚴格船舶檢驗制度,實行船舶設計、制造許可證制度。凡進入運輸市場的船舶必須按國家標準由船檢部門統一檢驗。對從事遠洋運輸的船舶,應采用國際海事組織(IMO)及其相關組織的標準,并考慮國際船級社協會的有關要求;對內河船舶,應根據當前我國的實際造船水平,參照國際先進標準,修訂并實施有關標準。堅決取締無設計、制造資格的單位和企業從事船舶設計、建造業務,實行船舶設計、制造的許可證制度。凡進口的二手船,在其進入運輸市場之前,必須經船檢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運營。
71.運輸船舶以石油產品為燃料,以柴油機為主要動力。海船以燃料油為主,長江及其他內河船舶,按機型分別以低粘度燃料油和重柴油為主。海船以低速機為主,長江干線船舶以中速機為主,其它內河船舶中、高速機并用。高速船的大功率推進裝置可采用燃氣輪機為主機。營運船舶都要積極開發推廣各種行之有效的節能技術。
72.加強船舶技術管理,實現安全、高效、優質運輸。要建立完善的船舶技術管理信息系統,認真執行ISM規則,實行全過程管理,形成健全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要大力推廣船舶維修保養體系(CWBT),并與船檢制度相結合,實現對船舶各種設備更為科學、全面的質量管理,保證船舶維修保養工作的整體性、連續性。
73.加速救助打撈和水上巡視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步伐,形成加速、安全、高效的救撈和安全監督能力。要逐步調整裝備結構,提高現代化裝備的比重,加速對海港、內河巡邏艇的更新換代,增強機動性和靈活性,增配現代化的監控手段,逐步向一艇多能、一人多職,現場執行水上安全綜合管理任務的方向過渡;要適當配備一定數量的中型直升機、中檔巡邏機、多功能快速支援船和救助拖輪,以及其它必要的救助打撈、安全監督和水下作業裝備。
63.充分開發和利用水運資源,大力發展水路運輸。遠洋運輸應符合國際慣例,積極參與國際航運市場服務與競爭,多方拓寬外貿運輸業務。沿海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南北干線運輸系統,大力開拓和改善海峽、海灣、陸島及島嶼間運輸,逐步形成完善的完善的沿海運輸體系。內河運輸要以簡統、選優船型、機型和提高船舶平均噸位為重點,按航道等級標準和航區特點統一船型尺度,研制和推廣技術經濟性能好的定型船舶,發展江海直達運輸,限制小馬力自航駁的發展,并逐步淘汰水泥船和不符合標準的鋼質船。積極推廣鐵水、公水、管水聯運,特別是集裝箱多式聯運,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發展。
64.適應運輸需求和運輸市場變化,發展多種運輸方式。在重點突破煤炭、礦石、散糧 、化肥、水泥等大宗散貨運輸系統薄弱環節的基礎上,形成經濟合理、技術先進、完善、高效,船、港、航相配套,裝、卸及其支持系統相協調的海上散貨運輸系統;在陸島、海峽和海灣間,要積極發展滾裝運輸。內河航線要大力發展分節駁頂推運輸或自航駁頂推船組,件雜貨和集裝箱應積極采用多用途船運輸。
65.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建立結構合理的集裝箱運輸船隊。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和集疏運系統,并逐步實現集裝箱設備系統的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和我國外貿件雜貨運輸集裝箱化,為國際集裝箱運輸提供優質、快捷、高效、全程服務。集裝箱船隊應以發展全集裝箱船為主,大、中、小相結合,協調發展。遠洋各主要干線以發展大型集裝箱船為主;近洋和一般航線以發展中小型集裝箱船為宜;沿海航線以小型集裝箱船和多用途船為主;江海航線可采用小型的江海直達集裝箱船或多用途船;長江及其他內河以發展運輸集裝箱為主的多用途船,適當發展自航駁頂推船組。
66.調整客運發展方向,適應高速化和旅游化的要求。要以區域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為依托,在客運量大的中短途航線上,大力發展高速客船,建立區域性的水上高速客運系統,并加強對消波技術的開發應用;在旅游資源豐富的中長途航線上,積極發展旅游船,改善艙室居住條件,增加娛樂設施,形成集旅游、娛樂、餐飲為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逐步改造、淘汰常規客船和普通客貨船。
67.調整船型結構,優化船隊構成。船隊構成應與港口、航道和貨源結構變化相適應,在不斷提高船舶平均噸位的同時,實行大中小型和專用與多用途相結合的方針,并充分考慮件雜貨集裝箱化和大宗散貨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趨向。煤碳、礦石、石油、散糧等海上散貨運輸,要在港口條件許可、航距較長情況下,盡量采用大噸位船舶(含淺吃水肥大型船),發展以大噸位船舶為主力的散貨船隊,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各內河干線都要隨貨物批量的增長和港口、航道條件的改善,努力提高船隊或船舶的平均噸位,并提倡發展自航駁。長江干線以發展萬噸級分節駁頂推船隊為主。
68.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逐步改進船舶運輸的技術構成。要切實加強對船舶運輸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提高船舶運輸過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逐步實現船舶管理動態化、實時化和船岸一體化。要積極開發和研究第五代集裝箱船、高速客船、客/車滾裝船、自卸船、江海直達船、散裝水泥船、液化石油氣(LPG)和液化天然氣(LNG)船及綜合節能船等;內河要大力推廣雙尾船型、大徑深比技術和三機三槳技術等節能新船型和新技術。
69.確定合理的船舶使用年限,降低平均船齡。船舶使用年限應按航區、船型、實際技術狀況和維護保養狀況而定。要嚴格控制老齡、超齡船舶進入國內運輸市場。各主要船型的大致年限為:海洋化學品船、危險品船、油船和液化氣船18~20年,散貨船、滾裝船和集裝箱船20~22年,雜貨船和多用途船25年,內河油船和油駁20年,客貨船、旅游船、機動駁和駁船24年,分節駁船和推(拖)船22年,高速客船和玻璃鋼結構船10~15年。
70.嚴格船舶檢驗制度,實行船舶設計、制造許可證制度。凡進入運輸市場的船舶必須按國家標準由船檢部門統一檢驗。對從事遠洋運輸的船舶,應采用國際海事組織(IMO)及其相關組織的標準,并考慮國際船級社協會的有關要求;對內河船舶,應根據當前我國的實際造船水平,參照國際先進標準,修訂并實施有關標準。堅決取締無設計、制造資格的單位和企業從事船舶設計、建造業務,實行船舶設計、制造的許可證制度。凡進口的二手船,在其進入運輸市場之前,必須經船檢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運營。
71.運輸船舶以石油產品為燃料,以柴油機為主要動力。海船以燃料油為主,長江及其他內河船舶,按機型分別以低粘度燃料油和重柴油為主。海船以低速機為主,長江干線船舶以中速機為主,其它內河船舶中、高速機并用。高速船的大功率推進裝置可采用燃氣輪機為主機。營運船舶都要積極開發推廣各種行之有效的節能技術。
72.加強船舶技術管理,實現安全、高效、優質運輸。要建立完善的船舶技術管理信息系統,認真執行ISM規則,實行全過程管理,形成健全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要大力推廣船舶維修保養體系(CWBT),并與船檢制度相結合,實現對船舶各種設備更為科學、全面的質量管理,保證船舶維修保養工作的整體性、連續性。
73.加速救助打撈和水上巡視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步伐,形成加速、安全、高效的救撈和安全監督能力。要逐步調整裝備結構,提高現代化裝備的比重,加速對海港、內河巡邏艇的更新換代,增強機動性和靈活性,增配現代化的監控手段,逐步向一艇多能、一人多職,現場執行水上安全綜合管理任務的方向過渡;要適當配備一定數量的中型直升機、中檔巡邏機、多功能快速支援船和救助拖輪,以及其它必要的救助打撈、安全監督和水下作業裝備。
>> 相關內容
- 【政策】國家發改委:加快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點擊:31506 次)
- 生態環境部等18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點擊:37197 次)
-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級?且看2018五大關鍵... (點擊:16100 次)
- 【地方政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 (點擊:15465 次)
- 【地方政策】《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方... (點擊:16482 次)
- 一文了解2018年最受關注的全國固廢行業政策、標準動態... (點擊:15679 次)
- 【地方動態】寧夏銀川:關于開展全市范圍內涉工業固體... (點擊:7459 次)
- 政策 | 住建部:穩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點擊:6712 次)
- 2018年有哪些裝配式新政策發布! (點擊:7534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