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印發安徽省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
皖經信原材料〔2014〕207號
各市人民政府,廣德、宿松縣人民政府: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皖政〔2013〕84號)精神,化解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促進全省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安徽省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方案(2013—2017年)》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4年9月16日
安徽省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方案(2013-201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皖政〔2013〕84號)精神,化解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促進全省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制定安徽省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方案。
??一、發展現狀
??(一)水泥行業。
??截至2014年4月,安徽省現有水泥熟料產能約1.44億噸,窯外分解水泥熟料生產線99條、產能1.38億噸,占全部熟料產能的96%,其中日產4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6條;水泥粉磨產能約1.7億噸。2013年,全年生產水泥1.21億噸,同比增長12.3%,商品水泥熟料1.23億噸,同比增長10%,水泥散裝率達64.4%,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水泥熟料和水泥產量分別占全國的9%和5%,當年水泥粉磨產能利用率約70%,熟料產能利用率達到85.1%的正常水平。
??當前,安徽省水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產能過剩較為嚴重。自2013年以來,又先后投產了4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新增熟料產能約600萬噸,產能增長仍然較快,水泥粉磨產能利用率近五年來一直在65-70%的較低區間。二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全省取得生產許可證的水泥企業有230余家,其中單純的水泥粉磨企業有170余家,部分地區產能和企業過分集中,惡性競爭現象比較突出。三是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任務艱巨。相當一部分企業氮氧化物超標排放,脫硝除塵裝置沒有正常運行。
??(二)主要目標。
??1. 總量指標。
??水泥行業:到2017年,全省不再審批新增產能項目,通過置換日產1500噸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JT窯生產線和部分粉磨設備,將全省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44億噸左右,水泥粉磨總產能減量1000萬噸左右。
??2. 產品結構調整指標。
??水泥行業:到2017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占全省水泥熟料總量98%以上,其中日產4000噸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占全部水泥熟料產量的80%以上。重點發展42.5級及以上水泥、C40及以上預拌混凝土、高性能專用混凝土、預拌砂漿、工程預制件等。
??3. 技術結構調整指標。
??水泥行業:推廣協同處置技術、綜合節能技術、脫硫脫硝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電改袋顆粒物治理技術、特種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制備技術。協同處置生產線至2017年數量力爭達到10條左右,新置換熟料生產線一律配套建設協同處置裝置。與2012年底相比,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保持國內先進。
??4. 企業結構調整指標。
??水泥行業: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平均規模由2013年底的240萬噸提高到300萬噸,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培育2-3戶擁有礦山、骨料、水泥生產、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企業。水泥粉磨生產企業數量比2013年底減少40戶,平均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
??二、主要任務
??(一)堅決遏制新增產能。嚴格執行國家投資管理有關規定和產業政策,加強水泥項目管理。各地、各有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水泥新增產能項目。
??(二)分類妥善處理違規項目。各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地在建和已建成的違規水泥項目全面清理工作。對未履行相關手續或手續不符合規定的在建項目,由各市人民政府負責進行清理;對已建成的違規項目,由各市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規、產業政策、行業規范和準入條件、節能減排要求等進行清理,提出整改方案并向社會公示后,報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審定后報國家相關部門備案。
??(三)淘汰落后產能。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和技術裝備等方面設立高于國家規定的淘汰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督促整改。嚴格落實《水泥企業質量管理規程》的有關要求,加強對水泥化驗室審核驗收,強化企業質量意識。質監、工商部門對無證生產企業和假冒偽劣水泥產品嚴加查處、予以關閉。到2016年底,全省水泥生產企業未通過國家準入公告管理的生產線將列入年度淘汰統籌范圍。
??(四)引導企業有序退出。合肥、滁州、宣城、淮北以及蕪湖、銅陵、安慶、池州等沿江地區,水泥企業較為密集,環境容量、資源能源壓力較大,要充分考慮本地區的環境承載力、資源能源稟賦等情況,在金融、土地、環保、能源以及人員安置等方面,制定、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水泥企業停止建設計劃中的項目或主動退出水泥行業,進一步壓解水泥產能。支持各市對大氣污染防治敏感區域、非工業規劃建設區或其它需要特別保護區域的已投產水泥項目,實施不以擴大生產規模為目的的搬遷改造。對主動淘汰和關閉的企業,積極為其爭取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并在轉產、職工安置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
??(五)實施產能置換試點。以沿江、環巢湖、滁州、淮北、淮南、宣城等水泥企業密集、大中小型企業并存、先進產能與落后產能并存的地區為重點,積極推動產能置換工作。置換工作要嚴格落實國發〔2013〕41號文件精神,按照國家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要求,積極探索地方政府主導、企業自愿、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試點,形成先進產能總體上減量置換落后產能的良性互動機制。及時啟動蕪湖市繁昌縣水泥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在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淘汰前提下,結合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采取高于國家標準的淘汰政策,支持其關停能耗高、單位經濟效益低的水泥生產線,置換水泥熟料產能300萬噸,熟料和粉磨總產能分別減量130萬噸左右,樹立用先進產能減量置換落后產能示范。
??(六)優化產品結構。支持優勢企業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優化技術、品牌、管理 、資源、市場等要素配置。鼓勵水泥熟料龍頭企業以水泥熟料為主業,加快拓展骨料市場,重點發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繼續推進礦渣、粉煤灰、鋼渣、電石渣、煤矸石、脫硫石膏、磷石膏、建筑垃圾、廢石等固體廢棄物在水泥行業中的綜合利用。
??(七)積極引導企業實施兼并重組。通過兼并重組,優化全省水泥產業布局,力爭5年內各市水泥產能不增加,企業數量逐步減少,至2017 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3 年減少15%左右,水泥粉磨站年產能100萬噸以上企業占全部企業的70%以上。支持海螺(247.27元/噸,0.34%)等大企業(集團)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和資金等優勢,實施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鼓勵大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跨區域聯合以及上下游關聯企業的聯合重組,延伸水泥產業鏈;嚴格限制新建沒有自產熟料、以32.5等級水泥為主產品的水泥粉磨項目,原則上不新增從業主體;重點支持熟料生產企業采取收購、兼并等多種手段整合粉磨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提升競爭能力。
??(八)提高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水平。推廣應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和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理固體廢棄物技術;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按國家要求調整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使用比重。結合大氣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積極支持企業使用脫硝、處理固體廢棄物裝置。
??三、重點工程
??(一)淘汰落后工程。
??工程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指標;至2017年底,淘汰部分小型水泥熟料生產線,減量粉磨能力1000萬噸左右。
??主要內容:依據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徹底淘汰機立窯生產線。在交通不便、石灰石資源有限、市場容量小的偏遠地區有條件地保留少量JT窯生產線和日產1500噸及以下水泥生產線。全面淘汰直徑3米以下水泥球磨機生產線,積極做好無穩定熟料來源、單位產品能耗高、主要污染物超標排放的粉磨站淘汰與關閉。
??(二)產能置換工程。
??工程目標:至2016年底,實現置換日產1500噸及以下生產線、JT窯等水泥熟料產能450萬噸左右,置換水泥粉磨產能2000萬噸左右。
??主要內容:依據國發〔2013〕41號文件有關精神和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以發展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主導思路,以政府主導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在水泥企業集聚區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形式的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控制總量,優化存量,逐步實現集約化經營和資源合理配置。
??(三)協同處置示范工程。
??工程目標:在中心城市周邊,利用現有或置換產能水泥窯開展協同處置,緩解城市固廢處置壓力,減少土地占用,實現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置,加快水泥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主要內容:積極推廣海螺集團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和裝備,積極吸納業內其他成熟的污泥、污水、固廢無害化處理技術,鼓勵在全省有條件的城市利用水泥熟料生產線,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污水、固體廢棄物。
??(四)節能減排工程。
??工程目標:推動節能減排,力爭2017 年水泥行業平均節能減排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能效對標,強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技術改造,推廣余熱發電、節能粉磨、變頻調速等先進技術,提高綜合節能水平。推廣高效減排技術與裝備。
??(五)產業鏈延伸工程。
??工程目標:推動水泥行業向上下游行業和精深加工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提高行業工業增加值率。
??主要內容:大力發展生態水泥、特種水泥和水泥深加工產品,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制品等水泥基材料制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嚴格對照行業準入條件,落實產業政策和各類標準,依法做好涉及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和項目的監管與調控;及時公告符合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定期發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督促各市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任務;對符合產業政策鼓勵方向和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先進產能置換項目,予以支持。
??(二)科學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嚴格按照國家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有關要求,嚴禁新增產能,不斷完善淘汰與發展相結合的機制。各地計劃列入的產能置換項目,應制定明確的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落實到具體企業和生產線,按程序批準后方可實施項目建設,在置換項目投產前,被置換產能必須提前淘汰。
??(三)落實相關政策。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銜接,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對安徽省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統籌協調淘汰落后、關停并轉和技術改造等項目資金,在使用方向上適當向相關行業結構調整項目傾斜。
??(四)加強協調配合。按照皖政〔2013〕84號文要求,嚴格落實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在省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聯席會議的領導下,及時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省有關部門依法依規開展相關的檢查、督查和實施行政許可,互通情況,搞好銜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政策措施,合力推進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各項工作。
??(五)強化監督檢查。強化社會監督和程序管理,加大對違規和淘汰范圍內項目的清理整頓,并按程序向社會公示。及時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優惠電價,能耗、水耗達不到行業標準的產能,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鼓勵淘汰落后和關停并轉,促進結構調整。
- 推動煤電行業減污降碳,提高重點行業用煤效能,國家發... (點擊:1159 次)
- 《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發布,多項固廢指標被列入... (點擊:3101 次)
- 力爭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7%,八部門印發《... (點擊:15042 次)
- 生態環境部等18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點擊:37157 次)
- 2020年版《固廢法》新增二十個亮點 其中多條涉及工業固... (點擊:7314 次)
- 重磅!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煤電去產能最新通知!無規模... (點擊:12081 次)
- 2019兩會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 (點擊:8698 次)
-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級?且看2018五大關鍵... (點擊:16062 次)
- 【地方政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 (點擊:15413 次)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