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 現將《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務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年1月23日
??? (此件公開發布)
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
??????? 第一節 “十一五”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二節 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 第一節 指導思想
??????? 第二節 基本原則
???????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第三章 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 第一節 煤炭工業
??????? 第二節 電力工業
??????? 第三節 鋼鐵工業
??????? 第四節 有色金屬工業
??????? 第五節 石油石化工業
??????? 第六節 化學工業
??????? 第七節 建材工業
??????? 第八節 造紙工業
??????? 第九節 食品工業
??????? 第十節 紡織工業
??????? 第十一節 產業園區
????第四章?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
??????? 第一節 種植業
??????? 第二節 林業
??????? 第三節 畜牧業
??????? 第四節 漁業
??????? 第五節 工農業復合
????第五章 構建循環型服務業體系
??????? 第一節 旅游業
??????? 第二節 通信服務業
??????? 第三節 零售批發業
????????第四節 餐飲住宿業
??????? 第五節 物流業
????第六章 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
??????? 第一節 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 第二節 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
??????? 第三節 發展再制造
??????? 第四節 實施綠色建筑行動
??????? 第五節 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第六節 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 第七節 推行綠色消費
??????? 第八節 實施大循環戰略
????第七章?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范行動
??????? 第一節 實施循環經濟十大示范工程
??????? 第二節 創建百個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
??????? 第三節 培育千家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園區)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第一節 完善經濟政策
??????? 第二節 健全法規和標準
??????? 第三節 加強管理監督
??????? 第四節 強化技術和服務支撐
????????第五節 建立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
??????? 第六節 強化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
????????第七節 積極開展交流合作
??????? 第八節 加強組織領導
前? 言
???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理念進一步確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進一步顯現。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我國能源資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廢棄物產生量將不斷增加,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更為迫切。
??? 為指導和推動循環經濟加快發展,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資源產出率提高15%的目標,國家編制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對發展循環經濟作出戰略規劃,對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面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 “十一五”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循環經濟理念逐步樹立。國家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重大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求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一些地方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現轉型發展的基本路徑。
????循環經濟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經國務院批準,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省市開展了兩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了本地循環經濟試點。通過試點,總結凝練出60個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案例,涌現出一大批循環經濟先進典型,探索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循環經濟促進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我國循環經濟進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公布實施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發布了200多項循環經濟相關國家標準。一些地區制定了地方循環經濟促進條例。
????政策機制逐漸完善。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實行了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階梯水價和燃煤發電脫硫加價政策。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逐步理順成品油價格。中央財政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和開展示范試點。開展資源稅改革試點,制定了鼓勵生產和購買使用節能節水專用設備、小排量汽車、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等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了環保收費政策。出臺了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
????技術支撐不斷增強。將循環經濟技術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支持了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實施了一批循環經濟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推廣應用了一大批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技術。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廢舊家電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廢電池資源化利用、共伴生礦和尾礦資源回收利用等一大批技術和裝備取得突破。
????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產業廢物綜合利用已形成較大規模,產業循環鏈接不斷深化,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步完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逐步建立,“城市礦產”資源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再制造產業化穩步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始起步。
??? “十一五”以來,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資源產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轉了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上升的勢頭,促進了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徑。
表1“十一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05年 |
2010年 |
2010年比2005年 |
能源產出率 |
萬元/噸標準煤 |
1 |
1.24 |
24 |
水資源產出率 |
元/立方米 |
41.9 |
66.7 |
59 |
礦產資源總回收率 |
% |
30 |
35 |
[5] |
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 |
% |
35 |
40 |
[5] |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 |
億噸 |
7.70 |
16.18 |
110.1 |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 |
55.8 |
69 |
[13.2] |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量 |
億噸 |
0.84 |
1.49 |
77.4 |
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有色金屬總產量比重 |
% |
19.3 |
26.7 |
[7.4] |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 |
- |
0.45 |
0.5 |
11.1 |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
% |
75.1 |
85.7 |
[10.6] |
秸稈綜合利用率 |
% |
70.6 |
????注:1.能源產出率、水資源產出率按2010年可比價計算。
????? ? 2.主要再生資源包括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報廢汽車、廢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鉛酸電池等。(下同)
????? ? 3.主要再生有色金屬包括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三種。(下同)
????? ? 4.[]內為提高的百分點。(下同)
???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規模還有待擴大、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循環經濟理念尚未在全社會得到普及,一些地方和企業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還不到位;循環經濟促進法配套法規規章尚不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部分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尚未理順,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投資、財稅、金融等政策有待完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機制不健全,技術創新能力亟需加強;統計基礎工作比較薄弱,評價制度不健全,循環經濟能力建設、服務體系、宣傳教育等有待加強。這些矛盾和問題已嚴重制約循環經濟的發展,必須盡快加以研究解決。
第二節 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 ? ??資源約束強化。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增長方式仍較粗放,國內資源供給難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能源、重要礦產、水、土地等資源短缺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攀升,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資源瓶頸約束的嚴峻挑戰。
? ? ? 環境污染嚴重。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重點流域水污染嚴重,一些地區大氣污染問題突出,“垃圾圍城”現象較為普遍,農業面源污染、重金屬和土壤污染問題嚴重,重大環境事件時有發生,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 ? ??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加大。我國是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之一,氣候變化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局部地區干旱高溫危害嚴重,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脆弱性增加。近年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人均排放量不斷攀升,減排壓力不斷加大。
? ? ??綠色發展成為國際潮流。近年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發達國家紛紛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將其作為推進經濟增長和轉型的重要途徑,一些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在國際貿易中制造綠色壁壘。在新一輪經濟科技的競爭中,走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道路是必然的選擇。
? ? ? 無論是從國內能源資源供給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看,還是從全球發展趨勢和溫室氣體排放空間看,我國都無法繼續靠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推進現代化進程。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機遇期,必須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從源頭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模式,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 ?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相結合,因地制宜、示范引領、推廣普及相結合,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相結合,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相結合,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推行綠色消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 ? ? 強化理念,減量優先。推動全社會樹立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堅持減量化優先,從源頭上減少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大力推進再利用和資源化,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 ? ? 完善機制,創新驅動。健全法規標準,完善經濟政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發展循環經濟的內生動力。加強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 ? ? 改造存量,優化增量。對現有各類產業園區、重點企業進行循環化改造,提高資源產出率。產業園區、企業和項目要從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各環節貫徹循環經濟的要求。按照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產品生產制造產業即動脈產業的特點,統籌對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產業即靜脈產業進行合理布局,推動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協同發展。
? ? ? 示范引領,全面推進。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各產業,城市、園區、企業各層面,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典型,全面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據主體功能定位、區域經濟特點、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等狀況,科學確定各地區循環經濟發展重點,合理規劃布局,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切實發揮循環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
? ? ? 高效利用,安全循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資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轉變,提高再生利用產品附加值,避免資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環不經濟”。強化監管,防止資源循環利用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確保再生產品質量安全,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第三節 主要目標
? ? ? 循環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是:循環型生產方式廣泛推行,綠色消費模式普及推廣,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資源產出率大幅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到“十二五”末的目標(近期目標)是:主要資源產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
表2“十二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10年 | 2015年 |
2015年比2010年 提高(%) |
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 |
% | 15 | ||
能源產出率 |
萬元/噸標準煤 | 1.24 | 1.47 | 18.5 |
水資源產出率 |
元/立方米 | 66.7 | 95.2 | 43 |
建設用地土地產出率提高 |
% | 43 | ||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 |
萬億元 | 1.0 | 1.8 | 80 |
礦產資源總回收率 |
% | 35 | 40 | [5] |
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 |
% | 40 | 45 | [5] |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 |
億噸 | 16.18 | 31.26 | 93.2 |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 | 69 | 72 | [3] |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量 |
億噸 | 1.49 | 2.14 | 43.6 |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率 |
% | 65 | 70 | [5] |
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有色金屬總產量比重 |
% | 26.7 | 30 | [3.3] |
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
- | 0.5 | 0.53 | 6 |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
% | 85.7 | >90 | [>4.3] |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 |
% | <10 | >15 | [>5] |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 |
% | 30 | ||
秸稈綜合利用率 |
% | 70.6 | 80 | [9.4] |
綜合利用發電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2600 | 7600 | 192.3 |
??? 注:1.主要資源產出率的資源核算品種包括:3種能源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9種礦產資源(鐵礦、銅礦、鋁土礦、鉛礦、鋅礦、鎳礦,石灰石、磷礦、硫鐵礦),木材和工業用糧。
??????? 2.主要資源產出率、能源產出率、水資源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按2010年可比價計算。
??????? 3.綜合利用發電指煤矸石、煤泥、油母頁巖等低熱值燃料發電。
第三章 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 在工業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源頭減量;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產業間共生耦合,形成循環鏈接的產業體系;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降低21%、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了循環化改造。
第一節 煤炭工業
????推動煤礦綠色開采。根據資源賦存條件選擇先進高效的開采技術,推廣矸石充填、以矸換煤等即采即填技術工藝,鼓勵采用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開采方式,提高煤炭資源回采率。
????推進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強煤系高嶺土(巖)、油母頁巖、硅藻土、石墨、膨潤土、耐火土等共伴生礦綜合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煤層氣發電或將煤層氣作為礦區、城市的生產生活用氣。推動礦井水用于礦區補充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
????實施系統節能降耗。鼓勵煤礦和選煤廠開展系統節能,淘汰老舊設備和選煤工藝,加強工序能耗管理,加大風機、水泵及選煤廠技術改造,加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減少電耗、水耗和介質消耗。加大煤泥脫水技術的攻關力度,提高煤泥利用率。
????推進礦區生態環境保護。鼓勵利用礦區矸石對采空區進行填充,對沉陷區進行立體生態整治,利用矸石、灰渣等進行土地復墾,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等適宜產業。鼓勵復墾土地的再利用。
????構建煤基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發電以及煤矸石制磚和生產水泥,構建煤—電—建材產業鏈。推進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合成氨等已納入國家相關規劃的示范項目建設,構建煤—焦—化等煤基多聯產產業鏈。
??? 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達到60%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5%,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率達到60%,煤層氣發電裝機容量超過285萬千瓦,低熱值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600萬千瓦,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75%,土地復墾率達到60%。

第二節 電力工業
????加強節能降耗。調整優化電源結構,淘汰落后小火電機組,提高火電機組技術裝備水平。加大鍋爐、風機、水泵等設備節能改造,推廣等離子無油點火等節能技術,降低廠用電率。鼓勵發展熱電聯產和熱電冷三聯供,嚴格實行“以熱定電”。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和電網節能技術改造,提高電網傳輸效率,有效降低線損。在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將中水、海水等非常規水源作為冷卻水。
????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鼓勵利用粉煤灰生產建材產品,推廣粉煤灰在市政建設、筑路等工程中的應用,有序推進在高鋁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支持粉煤灰經超細化加工作為造紙、橡膠等的填充材料。鼓勵利用脫硫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高檔裝飾建材及改良鹽堿土壤等。
????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建設。加強準入監管,優先支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符合條件的煤層氣、煤矸石、余熱余壓、垃圾等綜合利用電廠并網發電。強化電力調度交易監管,推行節能發電調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和綜合利用電廠發電量比例,促進區域間電力交易,減少“窩電”。推廣分布式能源。
????構建發電與相關產業的循環經濟鏈。構建發電—粉煤灰—建材、筑路、建筑工程,發電—高鋁粉煤灰—氧化鋁,發電—脫硫石膏—建材及裝飾材料,發電—余熱—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鹽化工,煤矸石、垃圾、污泥—發電—灰渣—建材等產業鏈。
??? 到2015年,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325克標準煤/千瓦時,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70%,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80%,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千瓦。
第三節 鋼鐵工業
????推進鐵礦石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強低品位礦產及難分選礦產綜合利用。推動高磷鐵礦、高硫鐵礦中磷、硫等伴生元素的提取利用。推進鐵尾礦伴生金屬的高效提取利用、富鐵老尾礦低成本再選和低鐵富硅尾礦高值整體利用。鼓勵利用尾礦砂生產建材、進行井下充填和開展生態環境治理等。
????強化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高爐、轉爐等。推廣連鑄坯熱送熱裝和直接軋制技術。優化燒結、球團生產工藝,提高精料水平。優化高爐爐料結構。推廣干熄焦、干法除塵、燒結余熱回收、干式壓差發電(TRT)、高效噴煤、蓄熱式燃燒、全燃煤氣發電等技術。推動建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
????推動余熱余壓、固體廢物和廢水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焦爐、高爐、轉爐副產煤氣回收利用和各工序余熱余壓發電,鼓勵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鼓勵轉爐渣、含鐵塵泥、氧化鐵皮回爐燒結,利用高爐渣、轉爐渣生產水泥等建材產品。推動利用焦油、焦爐煤氣、粗苯等焦化副產品生產化工產品。鼓勵建立企業內部水循環系統,對廢水進行分質串級循環利用。
????鼓勵鋼鐵生產系統與社會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鋼鐵企業利用余熱資源為城市供暖供熱,利用再生水、礦井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規水補充新水。大力推動鋼鐵企業消納鉻渣、廢塑料等廢棄物。建立廢鋼回收體系,支持鋼鐵企業建設廢鋼加工配送基地。
????構建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焦化、冶煉—副產煤氣、余熱余壓—發電,冶煉—廢渣—建材,冶煉—含鐵塵泥—燒結,煉焦—焦油、煤氣—化工產品,冶煉—鋼鐵產品—廢鋼鐵—電爐煉鋼等產業鏈。
??? 到2015年,噸鋼綜合能耗降到580千克標準煤,噸鋼耗新水量降到4立方米,廢鋼回收利用量達到1.3億噸,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97%,重點鋼鐵企業焦爐干熄焦普及率達到95%以上。

第四節 有色金屬工業
????推進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開發利用。加強對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等的綜合利用。大力推進銅、鈷、鎳尾礦多元素與鉛、鋅、銀多元素伴生礦的綜合利用,推進低品位鋁土礦浮選脫硅工藝技術優化,加快鋁土礦高效選礦藥劑開發,推進黃金尾礦硫化物深度分選及有價組分提取。加快開發和推廣銅、鎳、鉛、鋅、鋁等礦產加壓浸出、生物冶金等技術、工藝及設備。加強稀貴金屬礦產資源和復雜難處理貴金屬共生礦綜合開發利用。
????強化節能降耗。淘汰落后冶煉、加工等產能,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強化節能管理。重點推廣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低溫高效鋁電解等先進節能工藝技術。推進氧氣底吹熔煉技術、閃速技術等廣泛應用。加快短流程連續煉鉛、液態鉛渣直接還原煉鉛等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鼓勵熱送熱裝、直接鑄造。
????推動冶煉廢渣、廢氣、廢液和余熱資源化利用。推進從冶煉廢渣中提取有價組分,從赤泥中提取回收鐵、貴金屬、堿等,從銅冶煉渣、陽極泥中提取稀貴金屬,從鉛鋅冶煉廢渣中提取鎘、鍺、鐵等,從黃金礦渣和氰化尾渣中提取銅、銀、鉛等。推動冶煉廢液的綜合利用,從氧化鋁母液回收鎵、鈧等,從電解液回收鎳等。推動從冶煉廢氣中回收鉛、鋅、銅、銻、鉍和硫、磷等。加強余熱利用和冶煉廢水循環利用。
????推進廢有色金屬再生利用。淘汰再生金屬落后產能,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推進再生銅、再生鋁等再生金屬高值利用,提高在有色金屬產量中的比重。支持從廢鉛酸蓄電池提取廢酸和鉛等,從廢鍍鋅鋼板提取鋅,從廢感光材料提取銀,從廢催化劑提取鉑族元素和稀土材料等,從廢棄電子產品提取貴金屬。支持利用境外可用作原料的廢有色金屬資源。
????構建有色金屬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采選—尾礦—有價組分—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有色金屬,冶煉—爐渣—建材,冶煉—尾氣—磷、硫—化工產品,冶煉—余熱—發電,冶煉—有色金屬—再生金屬—冶煉等產業鏈。
??? 到2015年,銅冶煉綜合能耗降到300千克標準煤/噸,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到13300千瓦時/噸,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20%,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達到87%,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200萬噸。
第五節 石油石化工業
????加強油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廣高效油氣分離、原油穩定和伴生氣處理、高效真空加熱等技術,加強對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回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運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提高油氣采收率。加強油田伴生氣、酸性氣體等回收利用,推動油砂、油頁巖利用產業化發展,加強高含硫化氫天然氣中硫磺的綜合利用。大力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
????加強節能降耗。原油開采環節全面實施抽油機、驅動電機節能改造,推廣不加熱集油技術和油田采出水余熱回收利用技術。加快淘汰落后工藝設備。鼓勵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重點推廣優化換熱流程、提高冷凝液回收率、優化中段回流取熱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頂循環回流換熱等節能技術。
????推動廢渣、廢氣、廢水資源化利用。鼓勵從石油煉制廢催化劑中提取鈷、銠、鈀等稀貴金屬。加強煉制各環節余熱余壓的回收利用。鼓勵采用自動點火系統,加強火炬氣回收,探索利用火炬氣發電。提高硫磺回收率。推動稠油產出污水等采油廢水深度處理回用,以及石化廢水分類處理利用。
????構建石油石化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油氣開采—油砂、油頁巖—煉油,煉化—廢催化劑—稀貴金屬,煉化—廢氣—硫磺—化工產品,煉化—廢氣—供熱、發電,煉化—余熱余壓—發電等產業鏈。
??? 到2015年,原油加工綜合能耗降到86千克標準煤/噸,乙烯綜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標準煤/噸,石油石化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減少30%。
第六節 化學工業
????推動磷、硫、鉀等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強對中低品位磷礦、硫鐵礦、硼鐵礦、鉀礦等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磷礦中氟、碘,硫鐵礦和硼鐵礦中鐵,鹽湖中鋰、鉀、鈉、硼、鎂等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推進節能降耗。合成氨行業實施“上大壓小”淘汰落后產能,重點推廣先進煤氣化、節能高效脫硫脫碳、低位能余熱吸收制冷等技術。燒堿行業要逐步淘汰隔膜法燒堿工藝,提高離子膜法燒堿工藝比重。純堿行業重點推動蒸汽多級利用、變換氣制堿技術,積極推廣應用新型鹽析結晶器和循環泵等。電石行業要加快采用大型密閉式電石爐,重點推廣電石爐爐氣利用、空心電極等節能技術。煤化工行業鼓勵再生水、礦井水利用及余熱回收發電。
????推動“三廢”資源化利用。純堿行業重點推動氨堿廢渣用于鍋爐煙氣濕法脫硫和蒸氨廢液綜合利用。氯堿化工行業重點推動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或用于脫硫,加強電石渣上清液回收利用以及電石爐尾氣中一氧化碳、氫氣綜合利用。磷化工行業重點推動磷石膏制建材、分解制酸并聯產水泥,黃磷爐尾氣回收生產碳一化學品及熱能回收利用。硫化工行業重點推動利用硫酸生產廢渣煉鋼和生產水泥,加強余熱回收利用。煤化工行業重點推進廢渣用于生產水泥等建材產品,推廣煤制烯烴水循環利用、碎粉加壓氣化含酚廢水治理、中水回用、高濃鹽水處理、低溫余熱利用、高溫氣體熱利用等技術。
????構建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磷礦—磷肥—磷石膏—建材,磷石膏—制酸—廢渣—水泥,磷礦—磷肥—尾氣—磷酸,電石—聚氯乙烯—電石渣—水泥,合成氨—造氣爐渣—建材,焦化—廢渣—水泥等產業鏈。
??? 到2015年,合成氨綜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標準煤/噸,燒堿(離子膜)綜合能耗降到330千克標準煤/噸,電石綜合能耗降到1050千克標準煤/噸,行業平均中水回用率達到9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第七節 建材工業
????加強節能降耗。重點推進窯爐等熱工設備節能改造。繼續推廣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推進水泥粉磨、熟料生產等節能改造。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等窯爐余熱梯級利用技術,推進玻璃生產線低溫余熱發電。加強粉塵回收利用。進一步擴大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范圍。
????推動利廢建材規模化發展。推進利用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廢棄物和廢舊路面材料等大宗固體廢物生產建材。在大宗固體廢物產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區,優先發展高檔次、高摻量的利廢新型建材產品。推動廢玻璃、廢玻纖、廢陶瓷、廢復合材料、廢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并生產建材產品。培育利廢建材行業龍頭企業。
????發展綠色建材產品。鼓勵發展綠色建材產品。重點加快發展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復合多功能墻體材料、木塑復合材料等新材料。提高高標號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比例,推進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減量化。
????推進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鼓勵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廠污泥、危險廢物、廢塑料等廢棄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推進水泥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系統的循環鏈接。
????構建建材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工業生產—廢渣—建材,建筑廢棄物、路面材料—建材,水泥、玻璃生產—余熱—發電,水泥—粉塵—水泥,玻璃—廢玻璃—玻璃,陶瓷—廢陶瓷—陶瓷,石材—廢碎石、石粉—人造石、磚,復合材料—廢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等產業鏈。
??? 到2015年,水泥熟料綜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標準煤/噸,平板玻璃綜合能耗降到15千克標準煤/重量箱,日用陶瓷綜合能耗降到1110千克標準煤/噸,水泥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比例提高到70%以上,玻璃生產線余熱發電比例提高到30%以上,新型墻體材料比重達到65%以上,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生產線比例達10%。
第八節 造紙工業
????推進節能降耗。淘汰小制漿、小造紙等落后產能。推廣低固形物連蒸、低能耗蒸煮、新型高速紙機、紙板機等先進節能工藝設備。鼓勵使用高得率木片磨漿系統。推廣無元素氯漂白、氧脫木素等工藝。鼓勵生產低白度紙和本色紙等清潔產品。
????加強廢物資源化利用。鼓勵從制漿黑液中回收堿,利用黑液中的有機物發電,推動副產白泥用于生產水泥或氧化鈣。推進造紙廢水資源化利用,鼓勵應用厭氧生化技術生產沼氣,加強廢水循環利用。鼓勵利用樹皮、鋸木屑等備料工序剩余物、造紙廢水處理污泥作為鍋爐燃料。
????推進造紙行業與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推進林漿紙一體化發展,鼓勵利用林業速生材、間伐材、小徑材、林竹“三剩物”及農作物秸稈等制漿。提高廢紙回收利用率,積極推動新聞紙全部使用再生紙。
????構建造紙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制漿—黑液—白泥—水泥,制漿—黑液—白泥—氧化鈣—堿—制漿,制漿—黑液—白泥—精制碳酸鈣填料—造紙,紙漿—黑液等有機質—燃燒余熱—熱電—制漿、造紙,制漿、造紙—廢液—沼氣—熱能、發電—制漿、造紙,制漿、造紙—固體廢物—燃料—熱電—制漿、造紙,廢紙—制漿—造紙等產業鏈。
??? 到2015年,紙及紙板綜合能耗降到530千克標準煤/噸,紙漿綜合能耗降到370千克標準煤/噸,紙漿、紙及紙板生產平均取水量降到70立方米/噸,廢紙利用率達到72%。

第九節 食品工業
????加強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推廣節能、節水、節糧工藝技術和裝備。優化生產工藝,實現生產過程中水和熱的循環梯級利用。大幅度減少食品過度包裝。
????推進食品加工副產物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糧食加工行業重點推進利用稻殼、米糠、麥胚、麩皮等副產物生產稻殼碳、米糠油、米糠蛋白、玉米油、麥胚油、膳食纖維等。肉類、水產品加工行業重點推進利用皮毛、內臟、血液等副產物生產醫藥、生化產品等。發酵、釀酒行業重點推進利用酒糟、廢液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其作為生產飼料、有機肥料、生物質能等原料利用。制糖行業重點推進利用蔗渣發電、造紙、生產建材產品,利用廢糖蜜制酒精等。飲料行業重點對果渣、茶渣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其作為生產飼料或肥料的原料利用。加強廢水循環利用。加強過期食品、召回食品的無風險資源化利用。
????推動食品行業與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鼓勵食品行業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建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促進各環節有效銜接。推廣以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為特征的工農業復合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構建食品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稻谷加工—稻殼—稻殼碳、生物質能,稻谷加工—米糠—米糠油、米糠蛋白,小麥加工—麥胚、麩皮—麥胚油、膳食纖維,肉類加工—皮毛、內臟、血液—醫藥、生化產品等,發酵/釀酒—酒糟、殘渣—無害化處理—有機肥、飼料,發酵/釀酒—廢液—沼氣,甘蔗制糖—蔗渣—造紙、建材,蔗渣—發電—灰渣—無害化處理—有機肥,制糖—廢糖蜜—酒精,水果蔬菜加工—果渣—飼料,茶葉加工—茶渣—無害化處理—肥料等產業鏈。
??? 到2015年,食品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降低16%、30%,食品工業副產品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第十節 紡織工業
????推進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工藝設備節能節水改造力度。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電機和空調自動控制技術,優化能源系統。推廣使用可生物降解漿料和清潔型氣相導熱油,從源頭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印染行業全面推廣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工藝,以及冷軋堆染色、氣流染色、數碼噴印等印染加工技術。加快開發替代石油的生物質紡織纖維材料,鼓勵利用廢聚酯瓶、廢舊丙綸等生產高附加值再生纖維,減少原生資源消耗。
????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鼓勵進行廢水循環利用和廢水、廢氣熱能回收利用。推動從印染廢水中回收染化料、助劑,從印染廢堿液中回收堿。鼓勵利用化纖生產廢氣制酸。加強對生產廢料、邊角料的再利用。
????推動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規范化發展。以廢舊職業裝再生利用為突破口,完善社會化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選擇經濟合理的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技術路線,推動廢舊紡織品分類與安全環保加工處理,鼓勵利用廢舊紡織品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等產品。
????構建紡織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印染—廢液—堿,化纖生產—廢氣—制酸,紡織—廢水、廢氣—熱能—紡織,紡織—邊角料—紡織,紡織品—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產成品—紡織品,紡織品—廢舊紡織品—保溫材料,廢棄聚酯—化纖—紡織品等產業鏈。
??? 到2015年,紡織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取水量比2010年分別下降20%、30%,紡織纖維再利用總量達到800萬噸。
第十一節 產業園區
??? 按照“布局優化、企業集群、產業成鏈、物質循環、集約發展”的要求,推進新建、搬遷企業和項目園區化、集聚化發展,推動各類產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企業、產業間的循環鏈接,提高產業關聯度和循環化程度,促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到2015年,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
????構建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根據物質流和產業關聯性,對園區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布局企業、產業、基礎設施及生活區。推進園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化工業要實現園區化發展,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的原則構建產業鏈,形成園區企業之間原料(產品)互供、資源共享的一體化。專業性產業園區要縱向延伸產業鏈。綜合性產業園區要“補鏈”招商,促進產業橫向耦合。工農業復合型產業園區要推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新建和搬遷改造園區的產業關聯度和循環化程度。
????推進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源頭減量。推動園區內企業廢物交換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能源梯級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園區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勵專業化服務公司為園區廢物管理提供“嵌入式”服務。
????推行園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對園區內供水、供電、供熱、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實施綠色化改造,促進共建共享、集成優化。加快園區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鼓勵園區創新環境服務模式,積極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專業化、社會化。
- 推動煤電行業減污降碳,提高重點行業用煤效能,國家發... (點擊:1159 次)
- 力爭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7%,八部門印發《... (點擊:15042 次)
- 生態環境部等18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點擊:37157 次)
- 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點擊:12263 次)
- 發改委: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 (點擊:13297 次)
- 重磅!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煤電去產能最新通知!無規模... (點擊:12081 次)
- 兩部委積極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 (點擊:16412 次)
- 【地方政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 (點擊:15413 次)
-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 管理實... (點擊:15145 次)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